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宏观经济增长与环境和谐相处需15到20年过渡期 《 第一财经日报》(2005-12-19)

来源:   时间:2005-12-19  浏览:

如果我国延续现有资源利用方式和污染产生水平,要在2020年达到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那么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将可能是目前的4~5倍。

  昨日,在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第六届年会上,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褚大建教授表示,如果要在环境压力未明显增加的情况下达到上述目标,资源生产率就必须提高4~5倍;如果环境压力减少到目前的一半,达到上述目标必须把资源生产率提高8~10倍。

  “然而就我国目前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而言,要实现以上经济增长模式定会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褚大建认为,与中国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资源生产率提高模式是: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翻两番时,允许资源消耗与污染最多增加一倍左右,而后用不高于2倍的自然资本消耗换取4倍的经济增长和相应的社会福利。这样可以得到15~20年的缓冲时间,最终达到经济增长与环境和谐相处。

  他提出,中国可以通过新型城市化,从城乡空间中挖掘提高资源生产率的潜力。未来20~30年,在区域中心意义的大城市周边发展若干紧凑的大都市带,这样的区域能吸纳将近4~6亿左右的人口,从而利用相对有限的土地、空间资源基本实现城市化。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补充道,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若希望减少对环境的伤害,还需要提高现代服务业份额,“否则能源能耗肯定降不下来”。

 

                 记者 王思睿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