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300多志愿者离家默默奉献 2005-12-6《新闻晨报》

来源:   时间:2005-12-08  浏览:

国际志愿者日晨报记者连线两位上海青年志愿者

记者:朱晓芳

昨天是国际志愿者日,上海有着300多名青年志愿者正在家乡以外的土地上,默默奉献着。昨天,记者连线采访到远在老挝的青年志愿者杨国威,聆听他“远征”后的真实故事,采访到留在西藏工作的青年志愿者刘英俊,得知他甘愿把青春和智慧奉献给边疆的不凡经历。

“当志愿者是对人生的充实”

杨国威,今年33岁,上海团市委统战部部长助理,两度“出征”。第一次在1998年,以志愿者的身份赴云南;第二次则是今年10月赴老挝。

“当志愿者的经历太有意义了,是对人生的一种充实。”杨国威这样诠释自己两度“出征”的原因。虽然现在生活艰苦,但杨国威说,他坚持志愿服务的决心却不会动摇,而这份决心来源于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赴老挝的志愿者中,有一名叫邓中龙的心血管内科的主治医生,为了让儿子安心在老挝服务,他的母亲赶到上海帮忙带孩子,却由于劳累导致哮喘病复发,而此时,邓中龙却在简陋的抢救室内抢救一名老挝青年。青年被救回来时,邓中龙望着远方,思念着生命危在旦夕的母亲,无声地淌下热泪……

“为别人做些有益的事情,暂时放弃一下自己的小家,这是理所当然的。”由于妻子工作繁忙,杨国威的幼子如今只能寄养在北京的岳父母家。杨国威感激道:“全家对于我的选择都全力支持,我很幸运。”

留在西藏是我的无悔选择

刘英俊,同济大学2003届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一跨出校门就走向了西藏,目前在西藏拉萨市建设局工作,昨天,他特意赶回上海接受“10年来最有影响青年志愿者”的表彰。

“西部计划中,去年有1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志愿者扎根雪域高原留藏工作,今年又有95名志愿者提出留藏工作申请,甘愿把青春和智慧奉献给边疆。”看到团市委昨天公布的数据,记者觉得惊讶,但这份惊讶在结束了对青年志愿者刘英俊的采访后,得到了释怀。

“拉萨给予了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刘英俊告诉记者,2004年12月1日,西藏有史以来投资最高、设计标准最高的市政道路工程,拉萨市金珠西路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他幸运地被任命为该工程的甲方代表,负责现场全面管理和金珠西路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这对于一个刚毕业一年的大学生来说,简直是个奇迹。正因如此,在拉萨市建设局志愿服务一年后,刘英俊主动申请长期留在西藏。

“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我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的有志青年会来西部。”现在作为拉萨建设局的业务骨干之一,刘英俊的言语中露着足够的自信。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