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胡大一教授:筑起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长城”

来源:   时间:2005-11-11  浏览:

  当今中国心血管病防治领域有一个非常活跃的人物:他最先将国际先进的射频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技术引进到中国并推广到大江南北;他最早提出心血管内外科一体化的思想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心脏中心;他倡导开通了中国第一条抢救心血管病人的绿色通道;他培养的我国跨世纪心血管专业人才已成为医院的骨干;他发起组织的一年一度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吸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参加;他发起的胡大一爱心工程是国内首个以医生名义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他组织全国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多中心临床试验,为制定全国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指南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他不知疲倦地播撒着科学的种子,在广大医生和患者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学专家胡大一教授。

  作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界的泰斗人物, 胡大一教授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和知识普及工作,现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中医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健康协会理事长、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及美国心脏病学院专科会员。并担任《中国医药导刊》、《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心肺血管病论坛》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主编;《中国医刊》编委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高瞻远瞩 发展高新技术

  早在上个世界90年代初,他在我国率先成功开展了射频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技术,并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向全国150多家医院以及越南、日本等国推广普及,先后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他的推动下,中国心脏介入取得巨大进展,尤其是电生理及射频消融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他所领导的电生理室已跻身世界几大知名电生理室行列,1993年被国际上享有最高盛誉的北美心脏起搏电生理学会列入当时向国际招生的中国唯一的培训中心,目前已有日本、美国、印度、越南等多国医生在该中心接受过或正在接受培训,为推动我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和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挑战传统,创建新型医学模式

  除紧跟国际技术潮流,不断引进新技术并进行推广外,胡大一教授还花很大精力引进新的概念,探索承载新技术的新医学模式。在他积极倡导下,心脏中心、绿色通道、院外急救系统、双心门诊……一个个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措施相继出现,并形成新的医疗服务模式。199311月,胡大一教授在北京朝阳医院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心血管内外科一体化的心脏中心,目前这一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模式已经在全国各地逐步得到认同和推广;20007月,在胡大一的积极倡导下,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实现急诊科、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协同作战,大大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率。目前绿色通道的理念已经被所有医疗单位接受并广泛推广;胡大一教授最近新提出的双心门诊概念,更掀起精神科医生和心内科医生联合的高潮。

  科技使者 开展国际交流

  中国医学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学习国外先进医学科技,同时让世界了解中国。扩展国际交流,把握时代脉搏,与国际接轨,是教授的心愿。为实现这一目标,教授付出了长期的辛勤劳动和汗水。1987年回国后,胡大一教授做了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发起组织一年一度的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至今已经举办了16届。经过16年的风雨历程,长城会从内容单一的技术推广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心血管盛会,从独家主办逐步发展到与多个著名国际性学术机构和国内组织联合举办,从内容单一的现场演示会发展成为多中心、全方位、立体化的现场、卫星、光纤、网络交互式学术盛会,不仅成为中国心血管医生和国际交流的窗口,更成为培养中国心血管医生的摇篮和基地,为推动我国心脏病学事业的发展和与国际接轨做出了突出贡献。

  就在113——6日,第16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刚刚举行。本次会议联合了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律协会、日本循环器协会等国际著名协会机构、云集来自全球32个国家的专家、学者5000多人,通过ACC论坛、中日心血管论坛、中德论坛、流行病及预防医学、肺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栓性疾病、心血管影像、心脏康复、心脏外科、护理、心身医学以及社区医疗等30多个论坛主题演讲和17个专题会议全面介绍心血管领域及其相关学科在2005年从基础到临床诊治方面的突出成就,并将对心血管领域今年出现的新概念、新观点和新的诊疗技术进行了全面回顾,成为亚太地区心血管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

  甘当人梯,培养和造跨世纪人才

  教授热爱、忠诚于教育事业,注重人才培养,破除封建模式,破除在人材培养及成长上的论资排辈及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封建思想体系,毫无保留地为全国各地培养人才,反映出他宽阔的胸怀和无私的境界。20世纪90年代初,胡大一教授在掌握当时最先进的射频消融技术后不久非常果断地挂刀不做了,就是要腾出位置让年轻医生干。他希望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介入队伍,造福更多的患者。为此,他组建了介入心脏病学培训中心,举办专业进修班、讲习班,并开动了国际“PTCA快车

  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推广、普及新技术、新知识及新概念,纠正医疗实践中的过时及不正确的观念,教授不辞辛苦,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为全国100余家医院及院校讲学、传授技术,深得好评。自1989年以来,胡大一教授先后在三所医学院校共培养已毕业硕士研究生82名,博士研究生34名,博士后研究生19名。目前仅在北京市,他的学生中就有12名担任心内科主任职务,16名任心内科副主任,7名任心外科主任,在全国他的学生更是桃李满天下。

  热心科普 注重全民教育

  除忙于科研、临床和教育外,教授还积极参与全民健康活动,他认为医生不能只坐堂行医,更要告诉人们如何防病治病,真正担当起健康守护者的职责。从1995年开始,他在北京组建健康大课堂,推广有氧运动;并开动健康快车系列活动,对患者进行教育,几年来,足迹遍布机关、科研单位、部队、工厂和街道。他还参与了许多电视健康教育节目的制作,为报刊、杂志等撰写了一篇篇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被国内外同行和新闻媒体亲切地称为中国民间科技大使

  现在,胡大一教授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建立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干预模式方面。强调预防为主的方针,构建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线。他的课题组现在将部分疾病防治项目放在了社区,与北京市朝阳区小庄医院合作,重点在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综合控制,血栓的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管理这三方面进行干预。胡大一教授现在施行的是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结合起来,即不但要重视病人的肌体康复,更要重视病人的心理康复,双心门诊方兴未艾,卫生部十年百项冠心病血脂干预技术推广项目、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技术推广项目相继启动……胡大一教授正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联合各方面力量,筑起一道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万里长城”         

                            搜狐健康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