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钟可拿CT报告 《文汇报》 (2005-10-28)
来源:
时间:2005-10-28 浏览:
同济医院影像科改进工作流程受到患者欢迎
本报讯 昨晚7点半,张女士按事先约定,带着14岁的女儿乘坐出租车来到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影像科做脑部磁共振(MR)检查。
从一年前,女儿被确诊患上脑部胶质瘤之后,医院便成了张女士时常光顾的地方,磁共振检查必不可少。为什么舍近求远找到同济医院,张女士有一个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方便。检查可以安排在女儿放学以后,而且一个半小时后就能拿到检查报告。”
这份方便,缘于该院影像科医务人员对工作流程的重新梳理。科主任黄培军教授告诉记者,排出一张拍片病人详细流程表后,他们都有些不敢相信,除急诊病人外,每位进行影像检查的病人,特别是要做CT、MR的病人,完成一次检查平均要跑三次医院,第一次拿着申请单缴费,随后到影像科预约登记,第二次按约到医院接受检查,第三次是到医院取检查报告。整个过程,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月才能完成。
要改进流程,大家都同意。但怎么改进,看法却不尽一致。有人强调,从检查到拿到报告至少要经过预约、登记、检查、洗片、理片、写报告、审报告、发报告等8个环节,科室中每个人已是满负荷工作。而且“检查完成后48小时内出报告”的规定,也并未调整。改进工作的余地似乎不大。
对此,黄培军教授列出了大家早已熟视无睹的现实:医院中午都有了连续门诊,但影像科基本上保留了午间休息的工作流程,而且,对于读片写报告往往习惯于累计到一定量后再开始,“片子等主任”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
改变为我所造的流程,再造流程方便病人。在形成这样的共识后,影像科推出了“当天预约、当天检查、当天取报告”的新流程。围绕新流程,科室工作节奏大变,中午取消休息,午餐轮流就餐,增加延长班。每个病人检查结束后,当班医生必须立即读片,写报告,而科里4位正高职称医生轮流坐阵,对每张CT、MR的报告亲自把关。
现在在该院影像科检查的病人,无需往返折腾,通常检查结束后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取到报告。
■记者陈青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