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钱锋率市政协科技和教育委员会调研教育界别委员(同济大学)工作室和九三学社界别委员(同济大学)工作室来校,围绕“发挥高校基础研究先行区示范作用,营造符合创新规律的科研生态”召开座谈会。同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朱小杰,市政协常委、科技和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马兴发等参加座谈会。

钱锋表示,界别委员工作室是有效实现政协工作对界别和委员全覆盖、拓展延伸界别履职载体的平台,承担着通达民意、联系委员、建言资政、凝聚共识的重要职责。希望两个工作室突出科技、教育界别的特色,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将其打造为引领凝聚共识的阵地、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协商议政的平台和学习交流分享的园地。希望政协委员发挥界别和专业优势,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朱小杰向市政协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界别委员工作室建设,将其作为学校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窗口,全力支持、服务政协委员履职尽责。作为扎根上海、服务上海的高校,同济大学将紧密围绕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同题共答”,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优势,共同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研生态,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同济智慧。
座谈会上,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教育界别委员(同济大学)工作室召集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娄永琪和市政协委员、市政协九三学社界别委员(同济大学)工作室召集人、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杨守业分别介绍了工作室运行情况。市政协常委周锋、吴晓晖,市政协委员秦文波、龚思怡、柯勤飞、李昕欣、许斌、曾群、汪世龙、蔡永洁、任捷、马吉伟等围绕“发挥高校基础研究先行区示范作用,营造符合创新规律的科研生态”分别发言。他们就优化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鼓励企业参与科技创新,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建立与现代化产业同频共振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纷纷提出意见建议。
会前,钱锋一行到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调研。


市政协教育界别委员(同济大学)工作室和九三学社界别委员(同济大学)工作室分别于2022年12月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和今年5月在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设立。两个工作室面向基层、深入一线,相互补充、协同发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联系界别群众,持续为推动上海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促进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