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烈士纪念日主题活动仪式举行

来源: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档案馆   时间:2025-09-30  浏览: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新中国成立76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我国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9月30日一早,同济大学烈士纪念日主题活动仪式在四平路校区学生运动纪念园举行。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当庄严的国歌声响起,主题纪念活动正式开始。鲜红的五星红旗在晨风中冉冉升起,迎风高扬。同济师生整齐肃立,齐声高唱国歌,向国旗行注目礼。

纪念园内松柏苍翠,气氛庄重。校党委副书记刘润神情肃穆、缓步上前,仔细整理花篮缎带。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校团委、国豪书院等部门和学院负责人,近100名师生代表向烈士纪念碑鞠躬、默哀,表达对先烈无尽的缅怀和崇高的敬意。

他是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他的诗歌,为党而生,为民而作……活动现场,殷夫班学生代表深情朗诵同济杰出校友、“左联”五烈士之一殷夫的战斗诗篇《别了,哥哥!》。铿锵有力的语句、赤子般的深情,仿佛穿越时空,带领现场师生重温那段烽火岁月,深切地体会到同济英烈抛洒热血、为国捐躯的壮志豪情。来自国豪书院的学生代表现场号召同济青年要“承先烈遗志,担青春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

英魂永垂不朽,精神代代相传。同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在118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秉承“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优良传统,涌现出一批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他们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用行动诠释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同济师生必须永远铭记。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忠魂,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担当的大学不能没有先锋。回望历史长河,一代代同济英烈,为民族之独立、国家之强盛、人民之幸福前赴后继。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位杰出校友,他们以生命为代价,留下了不朽的革命篇章。他们就是郑文道与郑香山叔侄俩,为了国家胜利、民族希望,视死如归的两位同济青年英雄。

他们都才20多岁……

1933年的夏天,郑香山与年长他两岁的小叔郑文道,一同离开青岛,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求学之路,考入了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机械科。在同济,他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的科学知识,更在进步思想的熏陶下,一同加入了学校的共产主义研究小组(对外称“读书会”)。自此,叔侄俩积极参加爱国救亡运动,并逐步走上了投身革命的道路。

1937年1月,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机械科第一届毕业生合影(第二排左一为郑香山、左二为郑文道)

郑香山,一个热爱文学的青年,在读书会的活动中,他通过阅读和讨论苏联革命文学与马列主义思想,逐渐坚定了救国救民的信念。他踊跃声援“一二·九”爱国运动,拉响了为国请愿的火车汽笛,誓与反动势力抗争到底。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毅然投身抗战,领导八路军敌后工厂的军工生产,保障前线装备需求。在1941年秋的一次日军突然袭击中,为掩护战友撤退,郑文道毅然留下断后。他一边向敌人开火,一边高呼:“别管我,我掩护你们撤,快撤!”最终,郑香山壮烈牺牲,年仅25岁。

他的小叔郑文道,同样是一位不平凡的革命者。他深受爱国民主思想熏陶,从阅读进步书刊到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从开展抗日游击到从事情报工作,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勇敢。1938年7月,郑文道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被调至中共中央特科,从事地下情报工作。他化名程和生,打入日本情报机构“满铁上海事务所”,完成了大量情报收集任务,其中包括日军“南进”的战略情报,为党中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被誉为情报中的“国宝”。

在情报战线上,郑文道展现出了超人的胆识和坚毅。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传递敌伪重要情报。1942年7月,郑文道不幸被日军抓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无惧色变,严守党的秘密。为掩护战友,保护组织,他毅然选择跳楼就义,年仅28岁。

“中共党员的典范!”得知郑文道英勇牺牲后,同仁战友们对这位情报战线上的无名英雄满怀感慨与追思。

28岁、25岁,正是大好青春,郑文道与郑香山叔侄俩却用少年热血,为国赴大义。他们用初心铸就理想信念,用生命诠释真情大爱。时光虽然流逝而去,但两位杰出校友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英勇事迹在同济爱国史上始终熠熠生辉,书写了荡气回肠的一页,这份忠诚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硝烟已散,精神永存,山河为碑,历史作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今天,共和国生日来临之际,以国之名,向英烈们致敬!

                                                                        (图/周游、档案馆  视频/武毅翔)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