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联合新疆大学开设的“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微专业第二期学生结业,第三期学生开班
来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时间:2025-09-22 浏览:
9月20日,由同济大学联合新疆大学开设的“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微专业,迎来第二期学生结业、第三期学生开班。结业暨开班典礼在同济大学、新疆大学和喀什大学同步举行,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润、新疆大学副校长刘正江、喀什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斌出席并分别致辞,向各校结业学生颁发该微专业结业证书。

同济大学与对口支援高校新疆大学于2023年联合开设了碳中和相关微专业,并于当年9月联合招收了第一期学生,实行线上线下融合授课,师资共享,开展同步教学。在此基础上,同济大学与新疆大学签订了《联合开设“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微专业合作协议》,从2024年起,进行“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微专业的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授证。
“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微专业创新开展跨校、跨地域的教学。该微专业不仅面向同济大学、新疆大学的学生,还向复旦大学等上海市东北片区高校开放。2024年12月,同济大学、新疆大学又与喀什大学签订了《关于“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微专业向喀什大学开放的合作协议》。
该微专业共开设了“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绿色能源与低碳技术”“碳交易与碳金融”“碳排放核算”“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智慧低碳环境实践”等6门课程。利用周末时间授课,分两学期完成课程讲授。授课形式为线上线下融合,如果授课教师在同济大学智慧教室授课,则同济大学为线下,新疆大学/喀什大学为线上,但新疆大学/喀什大学的师生仍要在其智慧教室听课并与线上师生互动;反之则相反。开设三年来,选读这一微专业的学生累计达约300人。
同济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带来了对碳中和人才的巨大需求。把“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微专业教育资源向西部高校辐射,是同济大学致力于培养“双碳”紧缺人才的又一举措,也是推动传统优势工科专业向“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创新发展的积极探索,同时,还是同济大学与新疆兄弟高校“东西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高等教育对口支援新方式的一次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