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高校综合评估和智慧评价专门委员会“综合评估”和“智慧评价”课题启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

来源:高等教育研究所   时间:2025-09-06  浏览:

91日下午,高校综合评估与智慧评价专门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承办的“综合评估”和“智慧评价”课题启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从结果导向走向诊断改进导向,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智能化教育评价新模式。

高校综合评估与智慧评价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副局长马杰,教育部学位中心主任王磊,同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朱小杰等,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等16所高校的校领导、专家和研究人员出席会议。会议由王磊主持。

部署“智慧评价”课题:构建智能化教育评价体系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智慧评价”课题负责人郑庆华在主题报告中指出,当前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理念滞后、数据割裂、指标碎片化等问题,亟需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动态、智能的全过程评价。他提出构建“数据驱动、诊断导向、分类评价、持续改进”的评价体系,形成国家战略咨询、高校精准诊断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推动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智慧评价”课题统筹人、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蔡三发介绍了课题研究总体框架,表示将重点推进理论体系建设、技术模型研发、智慧平台建设与政策研究,打造可推广、可应用的智慧评价指南和实施方案。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理论设计、技术工具、平台场景和政策建议研究方案。

部署“综合评估”课题:打造中国特色高水平评价方案

厦门大学校长、“综合评估”课题负责人张宗益介绍,综合评估课题旨在整合现有评估项目,形成科学、可操作的整体性评价框架,构建适应新时代高校分类发展需求的指标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他表示,研究将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探索“多画像+单画像”模式,形成兼顾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高校实际的综合评估方案。

“综合评估”课题统筹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系统介绍了课题设计思路,提出现行评估体系研究、评估方案研究、评估理念研究、评估核心问题与难点研究、评估实施政策研究五大核心研究方向。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就高校评估体系梳理、理念框架构建、关键问题研究、实施方案设计和政策研究等方向作了汇报,形成协同推进的研究格局。

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迈向系统化、智能化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副局长马杰指出,两项课题是破解多头重复评估、指标趋同和“千校一面”等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要立足2035教育强国目标,推动评价体系向服务导向、智能化转型。要强化顶层设计,协同创新;转变评价理念,推动评价从“控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加快技术赋能,建设无感化智慧评价体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在总结讲话中回顾了我国教育评价40余年的发展历程,指出综合评估和智慧评价课题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改革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破解评价制度碎片化、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课题要坚持学理支撑与政策导向相结合,形成有前瞻性、可落地的标志性成果,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制度创新支撑。

本次会议明确了课题研究总体架构、阶段任务和责任分工,汇聚全国顶尖高校的研究力量,形成以理念创新、技术突破和政策落地为核心的研究链条,为2035年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和全球高等教育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