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建筑行业师资培训班(第二期)在校举行

来源: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时间:2025-05-23  浏览:

5月19日至23日,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指导,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建筑地产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建筑行业师资培训班(第二期)在沪北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78名土木建筑类相关专业教师、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班辅导员参加培训。

培训旨在深化“专业+人工智能”教育融合,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为高校教师赋能、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注入新动能。建筑地产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凌凌表示,此次培训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培训一批教师,带动开展更大范围人工智能赋能就业能力提升培训,期许参训教师以精耕细作的执着精神,将人工智能的智慧星火传递至教育沃土的每个角落,为建筑行业培养出更多具备AI应用能力的新质人才。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金福安作开班动员,向学员介绍了同济大学土木及建筑学科的发展历程,并结合行业前沿趋势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希望参训教师要立足行业新需求,重构教学场景,培育学生运用AI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随后,他向学员代表、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敏、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聂文伟授予同济大学徽章与班旗。

培训班以“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为核心主题,围绕“基础理论—技能训练—行业实践—资源对接”四大模块展开,课程涵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等核心技术理论,并结合智能建造、建筑施工智能计算、地产数字化升级等场景,设计实践性教学内容。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高宇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刘超等学界专家,联合中建八局、上海建工集团、中交三航局、中海地产等行业领军企业的技术负责人,组成“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案例解析、场景实训和小组研讨,帮助参训教师掌握AI工具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系统优化中的落地应用。此外,根据首期学员的反馈意见,本次培训特别引入高校实践案例,邀请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卓越工程师学院负责人围绕高质量人才培养与输送机制进行专题经验分享,并组织学员实地考察同济大学智慧校园辅助决策“驾驶舱”及“十大工程”应用场景,集中展示了同济大学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校园建设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

作为本次培训亮点,校企合作贯穿全程。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潘立程博士分享了智能建造典型案例。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建筑人工智能研究室副主任沈俊凯和马越洋现场演示了建筑AI的实践应用。中海科技产品数字化负责人吴囿旸介绍了BIM+AI在建筑行业的研究与应用。中交(南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高桥基地总工梁文才带领参训教师现场参观了AI在大型工程中的应用场景,并介绍了中交人工智能规划建设思路。培训期间,校企双方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资源对接,推动高校课程与企业需求深度衔接,为后续联合开发AI+建筑课程、共建实习基地奠定基础。

结业仪式上,同济大学基础教育与社会教育处副处长孟宪明和在场的企业专家共同为学员代表颁发了结业证书。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本科生辅导员张玮婷作为学员代表发表感言,她表示,面对智能建造的时代浪潮,高校工作者应以教育者的担当为舟,以创新者的智慧为楫,共同助力学生在AI赋能的职业航道上扬帆远航。

据悉,首期培训项目于上月实施后,学员整体满意度评分达96.61%。参训教师已先后在其所在高校牵头组织人工智能赋能就业指导系列课程及专题培训活动。截至5月8日,已有8所院校累计开展专项培训11场次,覆盖在校学生近2000人次,后续阶段毕业生群体专项培训工作已纳入规划部署。

作为建筑地产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秘书单位,同济大学未来将持续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部署要求,积极推进就业领域校企合作,精准对接企业用人新需求,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为国家输送更多兼具专业素养与AI应用能力的新型人才,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