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郑庆华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暨2025年工作会,并受邀作院士专题报告
来源:校长办公室
时间:2025-04-12 浏览:
4月1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暨2025年工作会在北京召开。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招生考试研究分会理事长参加会议,并受邀作院士专题报告。

郑庆华以《人工智能何以赋能教育创新——认识与实践》为题,从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什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路径、赋能教育几个关键问题三个方面入手进行阐述。他首先分析了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带来深刻变革的五点认识,认为教育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培养人才和创造知识、科技、文明的重要依托。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正在打造未来教育新形态,不断拓展认识边界,改变人类的教育认知逻辑。
郑庆华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划分为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体现了技术从基础数据处理到复杂决策能力的进化过程,逐步实现机器对人类智能不同维度的模仿与超越。他进一步分析了人工智能从弱到强的三种技术路径,一是数据驱动的大模型,二是大数据知识工程“知识引导+数据驱动”的混合模型,三是借鉴人脑机理的机器智能。

郑庆华强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发展需要关注几个关键问题:一是人工智能时代要更加强化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二是打造自主可控的国家教育大模型;三是人工智能赋能的关键在于创建新场景新应用;四是以人工智能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能力;五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难点在教师、在生态。
报告最后,郑庆华表示,要发挥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正向赋能作用,坚持科技向善,保持教育内在规律、立德树人初心等方面“不变”,而要在方法、手段、内容、载体、模式、管理、评价等方面创新“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