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2025中德青少年人文交流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

来源: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时间:2025-03-26  浏览:

3月22日,2025中德青少年人文交流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会长、中国原驻德国大使史明德,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副校长娄永琪等出席并致辞。

会议由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办,《德国研究》编辑部协办。来自同济大学、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曹杨第二中学、上海商业会计学校等高校和中德人文交流一线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工作负责人及一线教师,围绕中德青少年人文交流的调研成果、案例实践、理论发展、建议展望等,对中德人文交流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

娄永琪表示,青少年国际交流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重要途径,青少年交流是文明互鉴的实践,同济大学希望进一步推动中德青少年交流迈向更高水平,引领更多青少年在互学互鉴中成长。

夏娟表示,希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形成对中德青少年交流的共识,深入了解德方的真实情况和观点,推动各方将中德青少年交流作为本地、本单位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项工作部署中更加积极地推动开展中德青少年人文交流。

史明德作主旨发言,结合自身丰富的外交经验,立足中德人文交流的实践经验与当前态势,阐述了加强青少年人文交流的重要意义,表示要与中德两国体制机制相结合,与国际环境相结合,实现交流机制的创新与优化。

在中德青少年交流调研成果介绍与课题报告发布环节,来自同济大学和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团队分别汇报了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委托课题《中德青少年交流的现状、机遇与挑战》《中国高校德国能力》的研究成果。来自北京、上海、成都、青岛等地相关机构代表分享了开展中德青少年人文交流中的实践经验,涵盖平台搭建、项目开展、团队构建、路径实施等多个方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校长、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董琦进行了点评。

在当天下午的单元研讨中,会议第一单元聚焦中德青少年交流的理论发展和创新,专家学者从教育学等视角出发展开讨论,认为中德人文交流应重视各领域、各地区的交流互鉴,发挥交流机构的重要作用,实现青少年跨文化能力的提升。在会议第二单元,来自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德青少年人文交流参与者从自身角度出发,分别就教材编写、交流收获、中德比较教育研究、线上和线下结合的人文交流等话题进行探讨。在会议的第三单元,专家学者和中学教师分别围绕语言文字推广、“一带一路”、文化接触等议题进行发言。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进行中德人文交流需要考虑共性与特殊性,在中外人文交流的框架内,结合中德差异进行精准施策。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