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获4项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来源:科研管理部
时间:2024-04-08 浏览:
近日,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产学研界一线的千余名代表参会。大会公布了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获奖名单,表彰了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同济大学共主持获奖4项,其中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1项,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附属同济医院王培军教授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王培军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AD影像数据规范采集与处理分析标准化技术,创建了多模态脑影像数据一站式分析云平台,使数据分析效率提升了10倍;建立了基于AI的AD早期精准诊断、评价、预测模型,集成了中国人脑影像智能精准诊断预测系统,将AD诊断窗口提前了15年;创立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冠状动脉CTA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使诊断时间缩短至3分钟,准确性提高至96%。相关产品已获NMPA三类证,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数千家医疗健康机构广泛应用。
“自主智能高可信轨交列控关键核心技术及其重大工程应用”项目荣获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该项目由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张雷教授领衔,同济大学牵头,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等产业应用单位提出了多层级物理对象的数字化及信息表征、复杂时变条件下多模运控平行算法、基于运能精确投放的智能调度和基于异构冗余的多制式自适应混合运营等关键创新技术,并逐步完善和实现我国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装备的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技术已在全国实现了工程应用,覆盖29个城市逾100条轨交线路,包括国内第一条CBTC地铁线路北京2号线、国内第一条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上海10号线、全球首条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自主运行线路深圳20号线、全球首条多模列控系统改造线路上海2号线等等,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基于多维耦合的大型航空交通枢纽工程进度动态总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该项目由经济与管理学院王广斌教授领衔,同济大学牵头,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上海普华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海滨国际机场有限公司联合完成。项目结合工程实践,综合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组织论,研发了基于多维耦合的大型航空交通枢纽工程进度动态总控技术。立足高等院校工程教育与国家行业、工程项目结合的新工科创新合作模式,通过构建科研、工程、生产与市场完整的技术创新链条,实现了不同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促进了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该成果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20余个机场得到推广应用。
“高压带机及污泥高干减量低碳联用工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该项目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魏宏斌领衔,同济大学牵头,上海中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上海申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青浦排水运营有限公司联合完成。项目经过十多年的持续研发和创新,开拓性首创了高压带式连续污泥深度脱水技术,在污泥高压带式连续压榨、调理及污泥改性、同步混合及快速反应输送技术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专利成果。同时,基于高压带机深度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低、孔隙率高、泥饼松散的特点,发明了多个基于高压带机减量预处理的符合“双碳”战略的“高压带机耦合污泥干化/好氧发酵/炭化资源化/焚烧”等污泥低碳全流程处理处置协同增效工艺,可降低整体运行成本并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各30%以上。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近200个市政污泥、工业废水污泥及自来水厂泥渣高干减量及处理处置工程。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设立于2009年,经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是为表彰在产学研创新合作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而设立的产学研合作领域的全国性奖项,是产学研界的最高荣誉奖,主要授予国内产学研合作及创新领域具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以及创新成果。该奖设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产学研工匠精神奖五类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