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为引领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同济智慧”

来源:新闻中心、艺术与传媒学院、解放日报   时间:2022-11-01  浏览:

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以“行动,从地方走向全球”为主题,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举办的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暨第二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暨第二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致贺信。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宣读贺信并讲话。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发来贺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麦慕娜·谢里夫,联合国副秘书长李军华分别致辞。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卓庆出席。开幕式现场播放了上海指数推介视频,发布了2022版《上海手册》,上海指数研究成果和《上海手册》中凝结着同济专家学者的重要贡献。当天,作为今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专题论坛之一,同济“城市传播”高端论坛在奉贤开讲。

同济教授领衔研发的上海指数正在20多个全球城市开展试点应用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诸大建教授和陈海云博士作为领衔专家,与联合国人居署及多国专家学者共同研发的全球城市监测框架——上海应用指数(简称:“上海指数”)有了突破性进展:继去年发布综合指标体系框架之后,“上海指数”今年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上海指数”正在全球国际、国家、地区三个层面进行试点应用,目前正在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城市旗舰项目的20多个全球城市开展试点应用。中国五大城市群的近百个城市、上海五个新城在内的创新试点应用也在顺利进行。

“上海指数”的指标体系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不同领域,是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基础,研究遴选与城市关联性最高、解释度最强的核心指标,旨在衡量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进展。

和其他全球性指标体系不同的是,“上海指数”更强调“以人为本”,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因此,“上海指数”既关注城市人口、医疗、教育、就业、交通、贸易、能耗、环境等城市“硬”指标,也关注“软”指标,比如民众对城市管理的参与意愿、民众对城市治理的满意度等等。其中,还包括公共空间的获取性、城市污水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安全处理等人性化指标。

同时,“上海指数”并不强调排名或比较,它是关于城市进步和协调发展的指数,通过评估和反映城市在可持续城市化方面的成就和挑战,帮助城市确定或调整发展重点,从而推动全球城市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就是说,即使一座城市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不是最高的,但它各方面的发展比较协调,社会福祉好、市民满意度高,就能获得“上海指数”的较高评价。

作为一个标准化的指标体系,“上海指数”采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国际城市从中学习借鉴。“上海指数”将作为“上海奖”的评奖依据和《上海手册》案例遴选的重要标准,到2030年,计划在全球1000个城市开展实践应用,并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上海指数”的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知识共享与合作网络。

同济多个教授团队参与《上海手册》的撰写

大会发布了《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2022年度报告)》。《上海手册》由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展览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编,是一份联合国可更新文件,遴选全球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案例并进行推广,旨在成为全球城市领域的专家推进可持续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参考。同济大学多个专家团队参与手册部分章节的撰写工作。

今年,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本地化进程,在2022年世界城市日“行动,从地方走向全球” 的主题下,《上海手册·2022年度报告》从社会、经济、环境等领域遴选了21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具有创新性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案例展开研究,并为全球城市建设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同济大学多个教授团队作为领衔专家参与《上海手册》部分章节的撰写。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彭震伟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黄怡教授、陈晨副教授、李凌月副教授、唐伟成助理教授承担了《治理篇》的撰写;经济与管理学院诸大建教授、陈海云博士承担了《环境篇》的撰写;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光明教授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全球项目、进程和网络》的撰写工作。

校内外专家学者共话城乡融合趋势下的数字传播与城市治理

作为今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专题论坛之一,由同济大学、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奉贤区人民政府、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SMG)共同主办的2022年同济“城市传播”高端论坛:都市·乡村:数字传播与城市治理,10月31日在奉贤举行。

来自国内外新闻传播、城市建筑等城市传播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探讨城乡融合趋势下的数字传播与城市治理,思考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面向未来的城乡融合发展与治理模式构建路径。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马韧、奉贤区委副书记骆大进等出席论坛并致辞。

方守恩在线上致辞中指出,上海城市发展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城乡传播作为融合了新闻传播、城市建设、城乡治理等多维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在城市数字化转型和软实力建设大背景下,展现出宽阔的学理包容性和强劲的实践活力。希望论坛以系统性思维,直面城乡空间融合和城乡社会治理问题,为上海的人民城市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马韧表示,本次论坛探讨城乡融合趋势下的数字化传播与治理,思考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面向未来的城乡融合发展与治理模式构建路径,对推进上海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骆大进表示,本次论坛必将为奉贤整体推进“四新四大”、谱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提供新思路、增添新动能。

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院长伍江,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彭震伟,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诸大建分别作了题为《城市有机更新与精细化治理》《上海大都市地区乡村振兴与乡村精细化治理》《加强上海新城发展与联合国SDGs的对话》的主旨演讲。

专题论坛分为一个主论坛和两个分论坛,来自国内外不同学科城市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作学术演讲,并围绕“数字城市共同体:媒介的力量”“数字乡村与创新传播”两大主题展开了头脑风暴。

论坛上,“新城可持续发展指数”发布,由同济大学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邀请多位院士和知名专家以及“上海指数”研究团队共同研发,是面向全球新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诊断型和趋势研判型的国际指数。同时发布的还有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办的《城乡传播》杂志、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的《数字城市沟通力》研究报告。

10月30日晚,同济大学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年会在奉贤召开。郑时龄院士、吴志强院士、伍江教授、诸大建教授等多位新城中心专家进行了工作交流,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彭震伟作年度工作报告。

论坛由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同济大学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与奉贤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共同承办。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