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新修订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促进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有效助力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日,同济大学和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共同举办“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中国职业教育”学术会议。有关部门领导、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职业院校校长、国内大型企业高管,围绕会议主题深入开展理论探讨,并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教授在会议致辞中表示,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课题,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在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治理模式、保障能力等方面锐意创新、主动作为。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博永在会议致辞中表示,我们要汇聚强大的人才智慧和力量,建设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和造就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助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在主旨报告环节,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杨志明指出,我国正在进入数据赋能、跨界融通的发展新阶段,进入高技能人才引领的“技工时代”,因此要实现从“人口红利”向“技能红利”跃升,从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跃升。要创新高技能人才开发理念,加快激发高技能人才活力的机制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数字赋能的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创新、高技能人才开发的方式创新、高技能人才聚集的环境创新。从政策支撑、机制建设、制度创新、社会认可、培训扶持、媒体宣介等方面,推动高技能人才开发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研究员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新格局改革中,双元制中等职业教育的能力提升,采取了类似于普通高等学校科层制的学历或学位设置;学术化的普通高等学校的现实转向,采用了类似于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双元制模式。我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应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推动普通教育领域横向增加职业启蒙、职业教育、劳动教育。大学和应用高校要横向增加职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高职院校要从实践出发纵向做好学历学位设置和能力提升。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韩传峰教授指出,要以赋能职教毕业生为核心,创新合作共赢生态,使职业教育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被认知、认可、认同。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彰显类型教育的实质意义;正向引导社会评价体系,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治理生态;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坚持产业与职业教育耦合发展;改善政策制度环境,为职业教育提供有利发展条件。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陈玉宇教授认为,应根据我国的制度特点和发展阶段,创造性地平衡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关系。中国的技术与职业教育体系及培训体系不能照搬外国,要着眼于迎接新技术时代和新产业时代,前瞻性进行产业间、技术部门间的再配置,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构建中国特色的技术与职业培训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和震教授从理论上分析构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图景: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学历本位逐步向能力本位和贡献本位转变;人们在职业继续发展的轨道上不断提升,通过工作本位的学习而非学历提升来实现向上发展;各个职业都强调职业准入资格;实现中等以及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供给。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教授表示,制造业生产模式发生深刻变化,智能制造将改变原有工作范式,对人才能力提出新要求。要从构建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出发,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联动,培养科学思维、技术思维、工程思维,打造“手里有活、眼里有事、心里有梦”的新型从业者。
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严伟教授指出,政府、企业、高校应协同探索产教融合的“三个新”:创新协同机制,加大政府统筹协调力度,率先制定分产业的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创新培养体系,依托现有高校分类体系,率先建立分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教育模式,借鉴国际产业发展经验,率先建立“世界级”的产业学院和学习工厂。
黄河科技学院副校长杨保成教授认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必须学习贯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精神,厘清产教融合底层逻辑,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产教双方互惠互利,共同推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技术人才培养。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董明说,面向未来,要从顶层设计和文化认同出发,营造全社会的职业平等氛围,扩大职业技能人才储备池,减小产教融合落地难度,从而搭建人才培养的共建平台,建立对话沟通机制消除信息不对称偏差,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打造有力抓手,促进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高级工程师马力认为,未来职业教育要有前瞻思维、系统思维和问题思维,突出“新、准、实、融”,培养“精、专、熟、稳”的职业技能人才。办好职业教育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强化职业教育的政策供给,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健全贯穿职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职业教育体系,打造职业教育新生态。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安兴教授指出,职业教育只有真正成为广大受教育者根据自身资质禀赋、兴趣爱好来主动选择的一种学习活动,才能够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把职业教育理念向下延伸到义务教育阶段。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分会理事长、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发展咨询委会主任周建松教授认为,全面推进专业群数字化升级与改造,构建高质量的课程生态系统与立体化教材体系,创新应用驱动的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机制,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升职业院校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是金融职业教育行之有效的一条道路。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施骞教授认为,要契合国家战略,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以培养方案的共同谋划、培养过程的价值共创以及培养成果的价值共享,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对接企业、高等教育机构及国际资源,奠定职业教育专业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打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通道,逐步形成上下贯通、无缝衔接、有序递进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兴华认为,面向未来,要实施既能够与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相适应,又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价值理念、教育方法、教材体系、课程设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都要符合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我国将开启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并重、政府和市场协同发挥作用、职业教育和培训供给精准适配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职业技能培训伴随从业者全部职业生涯的职业教育新纪元。
本次会议由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刘兴华教授主持会议。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冯炜等各位与会专家也发表观点、建言献策。(韩传峰、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