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环境学院院长论坛,发布绿色“一带一路”联合研究倡议

来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时间:2022-06-03  浏览:

62日,在“一带一路”环境学院院长联盟成立三周年之际,由同济大学举办的“一带一路环境学院院长联盟第二届一带一路环境学院院长论坛以线上方式举行,论坛发布了绿色“一带一路”联合研究倡议。这也是庆祝同济大学建校11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院长、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原司长郭敬,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外国专家局副局长黄红,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分别致辞。原常务副校长、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伍江,来自国内28所高校的33名院长、国外24个国家28所高校的34名院长及副院长,以及同济大学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出席。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主持。

郭敬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相信此次环境院长论坛将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环境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黄红表示,上海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多年来,在科技创新等诸多领域积极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市科委(外专局)长期支持包括同济大学在内的各类创新主体与沿线国家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平台,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本次“一带一路”环境学院院长论坛将成为继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深友谊和拓展合作的桥梁。

吕培明表示,多年来,同济大学围绕区域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议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已将可持续发展责任浸润到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中。同济大学将继续深入挖掘可持续发展绿色内涵,愿与“一带一路”环境学院院长联盟成员单位以及世界各国高校继续携手共进,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增添新动能。

科学技术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副校长Inés Sáenz Negrete、亚洲理工学院原执行校长Mario Tabucanon分别作主旨报告。

黄晶表示,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将“一带一路”打造成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践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一直是各方的共同需求和目标。碳中和技术体系的构建需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分析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两端需求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立从低碳到零碳和负碳的技术体系布局,重视系统解决方案以强化耦合优化与协同增效,发展节能提效低碳技术、零碳电力能源技术、零碳非电能源技术、燃料原料替代技术、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削减技术、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负碳技术和集成耦合与优化技术等。

Inés Sáenz Negrete以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为例,探讨了高等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蒙特雷科技大学作为拉丁美洲最大的私立大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领导力、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家精神文化,为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培养了许多成功企业的领导。蒙特雷科技大学一直致力于推动落实全球高等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努力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教学方法合理并获得技术加持的高等教育体验。

Mario Tabucanon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高等教育的作用》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表示,作为知识生产者,高等教育可以成为帮助创造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有力手段。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相互依存,高等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作用会显得更加重要。

论坛同时举办了院长圆桌对话会,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志伟作先导发言。他表示,气候变化是“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共同应对,并关注水安全与低碳技术的结合。报告以长江流域和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零碳示范社区为例,介绍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引起的供水危机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未来可持续城市水系统的发展方向。来自塞尔维亚、泰国、孟加拉国、肯尼亚等国内外高校环境学院院长围绕“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气候变化与可持续水系统,以及绿色“一带一路”联合研究倡议展开了热烈讨论。在论坛闭幕式上,来自各国环境院长发布了绿色“一带一路”联合研究倡议及《2022年“一带一路”环境学院院长联盟章程》。

2018年12月,在生态环境部的支持下,同济大学发起并成立“一带一路环境学院院长联盟”,旨在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学院在环境及相关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深化推进“一带一路”在环境科技领域的合作。联盟达成并签订了数项科研与教学合作协议,涉及水处理技术、固体废弃物管理、可持续城市规划等方面,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应有的贡献。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