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建言献策谋发展,履职尽责显担当,同济大学上海市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

来源:统战部   时间:2022-01-22  浏览:

上海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月19日至22日召开。同济大学上海市政协委员出席政协会议,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应邀列席会议。

会议期间,我校政协委员认真听取并审议大会各项报告,围绕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深入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持续推进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加快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化科技、产业、金融联动,持续强化城市核心功能,着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展现城市软实力的善治效能,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激发更加澎湃的创新创业活力等热点问题,深入协商交流,积极建言献策、撰写提案,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意见建议,以饱满的参政议政热情充分展现了我校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在大会发言中提到,上海应打造“全国产教融合示范城市”。要创新协同机制,制订分产业的人才发展专项规划。要创新培养体系,建立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创新教育模式,建立“世界级”的产业学院和学习工厂。建议由国家牵头、上海承办建立“三大产业”国家产业学院,由政府主导建立“三大产业”相关的学习工厂,实现由传统的“实习工厂”向创新的“学习工厂”转变。

上海市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城市社区可以成为上海新的创新策源地。社区的更新,不能完全站在一般的为城市更新的角度,而是需要更多地思考怎么能够让城市的社区成为上海新的创新策源地。尤其是高校附近的社区,要成为创新转化的温床。要打造具有烟火气的未来社群生活形态,让整个城市呈现出不一样的温度。

上海市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单晓光建议推进上海市全球科创中心和知识产权高地协同建设,围绕“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协同机制。将关键领域创新激励作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科学指南,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科创激励和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功能;加快“科学技术+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专业培训;深化与全球创新知识产权领域国际组织机构的交流合作;出台《上海市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方案》。

上海市政协委员、民盟同济大学主委、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黄宏伟以《以城市基础设施为例,做好城市治理数字化的转型》为题在专题会议上发言,指出现有的数据平台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难以释放我国大力推进网络基建所带来的数字红利,迫切需要实现要素全面AI,打造物联智联城市数字的定制平台,实现智能感知与协同决策,达成海量数据互通共享、实时相应,推进城市治理应急安全和应急处置数字化的转型。

上海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卢永毅建议进一步探索上海历史文化保护创新实践。要对既有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再利用过程中严格论证,防止历史文脉的断裂;强化城市文脉关系的整体价值,探索体现“绣花”功夫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修补、织补式更新的模式;关注历史文化遗产社会价值的认识和保护,创新新机制、探索新模式。

上海市政协委员、民建同济大学主委、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汪世龙建议进一步规范上海市危化品管理和统计部门。建立危化品综合部门,实现从生产、购买、使用、监管和使用的统一管理,以减轻使用企业的成本;建立特定的数据库或归类到一网统管之中;根据危化品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定期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对危化品的管理能力;监管部门对危化品的申报和统计制定统一的表格和相关程序。

上海市政协委员、民进同济大学主委、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蔡永洁提出,“五个新城”不是原有郊区新城的翻版,是要打造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建议围绕新城建设的功能定位,有针对性地加强政策解读和阐释,形成推进这项工作的广泛共识。加强规划设计,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更加注重宜业宜居,建设“人性化”的空间,提高城市生活的便捷性、多样性、丰富性。

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尹大强对加快实施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提出对策建议,建议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的新污染物治理和管理的机制,制定上海市新污染物风险管理的条例和办法。制定系统开展新污染物的调查,动态更新一些上海新污染物管控名单,为控制污染提出一些明确目标。建立一个不同于现有管控的办法,通过源头管控,强化过程控制以及提升创新,建立健全全过程新污染物的治理技术体系。在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领域,优先开展新污染物的治理和管控的试点工作。强化新污染治理的保障体系建设。

上海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成员、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玲提出要落实“双减”政策,实现减负增效。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双减”全过程,促进学校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好各类少年宫、少科站、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鼓励将课后服务有序延伸到校外艺体、科普、安全实训等教育场馆。提升学校服务能力,努力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

上海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同济大学主委、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杨守业建议在上海建设一座世界上第一个以深海科学和技术为主题的专题展览中心,规模最大、内容和形式最为现代化的海洋馆,系统展示世界深海科技新进展。依托上海的深海科技优势,打造内容丰富、全球领先的深海科技与文化宣传高地。深海馆的建设可以探索全新多元化的博物馆建设新理念,创新科普宣传新机制。

上海市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关佶红建议让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构筑可复制、可推广的国际学生“立德树人”教育新范式;明确中国故事“讲什么、怎么讲、由谁讲”这一时代课题;打造上海市和全国性的国际学生多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平台;培养和提升国际中文教师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华裔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特殊价值。

上海市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教授伍爱群提出要加快上海市数字化转型的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建议进行完整的网络安全系统化建设,而不是单把资源倾注在传统网络应用安全和网络平台安全上。每年进行网络安全演练及网络对战攻防测试,提前制订应急预案;加大五个层级网络安全的研发投入,支持鼓励各方力量参与“卡脖子”核心技术的科研攻关;尽快完善上海网络安全相关法规,普及网络安全及法律法规教育。

相关链接:

             上海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https://mp.weixin.qq.com/s/CUUo52MJz6n0nx0mUpkbFA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