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同济学生提交的优秀人民建议获奖

来源:青春上海、校团委、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时间:2022-01-05  浏览:

近日,2021年度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总结会举行。会前,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亲切会见了上海市优秀人民建议获奖者代表。其中,就有我校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00后”学生陈司瑶。陈司瑶说:“希望让世界更了解真实的中国。”

“能代表大学生这样的青年群体去提出想法,并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我感到特别荣幸。”作为市学生联合会推荐的代表,陈司瑶参加了2021年度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总结会,对此,她感到非常激动。

在上海市第十七次学代会上,同济大学的中外学子通过陈司瑶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西班牙籍华裔留学生林铭两位代表向学代会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构建国际学生多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示范平台的这份提案转变成了一份“00后”的人民建议。

陈司瑶介绍说:“我们具体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构筑可复制、可推广的国际学生‘立德树人’教育新范本。可以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及当代文化等主题,开展相关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鼓励留学生们以中文和母语撰写文章、录制视频,借助校友会、企业、媒体等多渠道、多途径进行发布,推进形成一条从‘输入感知’,到‘知华友华’,到‘输出传播’的国际学生讲中国故事链。二是明确‘中国故事讲什么、怎么讲、由谁讲’这一时代课题。通过不同领域的小故事,向世界展示日常化、生活化的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中国观,推动世界与时俱进认知和研究历史中国、当代中国,助力向世界表达中国。三是打造全国首个国际学生多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平台。加强创新理念、内容、体裁、方法、手段,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把中国当代价值观念融会贯通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

提案的“出炉”来源于青年学子在学习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以陈司瑶的这份提案为例,同济大学仅2021年就迎来了来自115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余名国际学生新生。但他们发现,国际社会对中国、中国文化的了解还有所欠缺,传播手段和讲述形式还存在不足。在学校里同国际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仍然能感受到部分国际学生对中国、中国文化的了解还不足够。

如何客观全面地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的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支持下,学校在校留学生联合中国同学共同打造了“熊猫叨叨——国际学生讲中国故事”品牌项目,留学生们尝试将中国故事用国际方式表达出来,以留学生的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所感客观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将自己的所见所感传播至海外。项目团队累计拍摄了200多条短视频,通过脸书、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推广。他们的海外粉丝遍布五大洲,分布在185个国家,截至目前点击量已超过1.7亿次。该项目也获得了2021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特等奖。

作为校学生会执行主席,陈司瑶平时就对红色经典很感兴趣。在她的寝室里,全员都会很自觉地主动学习红色经典,会一起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书籍。理论学习之余,她也经常去中共一大会址、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览馆等红色场馆参观,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

陈司瑶热衷于用实践感悟中国。大学四年,她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各地村庄,在实地调研中探索乡村振兴的成效,结合专业知识调研、分析,也会前往老式弄堂和上海新城区,探索城市更新和新城崛起的路径。“我希望真实全面的中国可以让世界看到。”已经保研本校的陈司瑶说,这项工作她会继续坚持下去。

“作为青年学生,需要有参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的热情。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担当,为国家建设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这次参会更让她坚定了这份决心,在和其他人民建议提出者交流的过程中,陈司瑶很受鼓舞。“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会和同学们继续积极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多多建言献策,为城市的建设发展贡献同济金点子。”她说。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