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我在同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到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调研和学习卫星测高数据处理,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许厚泽院士。当时,我只知道许老师是我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领域的知名专家。期间在所里旁听了许多科技报告和学位论文答辩,我发现许院士几乎从不缺席,更不迟到早退,总坐在第一排,还是主要的提问人。他善于抓住问题,那招牌式的微笑、和蔼的表情和谦逊的目光都极富感染力。
许老师非常关心同济大学的人才培养,由于当时同济大学的测绘学科还没有设立博士点,包括学院的沈云中教授和胡丛玮副教授等都在研究所里攻读博士学位,伍吉仓教授则在博士后流动站开展科学研究。我本人也在硕士毕业后成为许老师的博士生,并且长驻他的办公室,近距离聆听他的教诲,这是我一生的幸运。
许老师不遗余力地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发展,受聘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每年几乎有两个月时间定期来母校讲学,给学生讲课,指导青年教师。他亲自担任同济大学大地测量与环境信息研究所所长,推动提升同济测绘学科的科学研究水平。
由许老师倡导的国际合作计划和其他诸如“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等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活跃着同济人的身影,这都离不开许老师的大力引荐和支持,他以实际行动支持同济大学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提高国际影响力。
许老师还无私地帮助同济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一流学科及各类人才计划建设,指导重点实验室建设,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学院的多位国家级人才都曾受到他的指点、支持和鼓励。
学院成立时,许老师因身体原因未能到校表示祝贺,为弥补缺憾,其后还专程参加学院成立后的首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典礼,为毕业生送上最深的祝福。
哪怕生病住院期间,许老师还带病开展高程基准统一的理论研究,身体稍有好转,就来母校同济大学讲学。我们去医院探望他时,老师与我们交谈的主要内容还是同济大学的发展、测绘事业的进步。
许老师人如其名,许国一生,厚植情怀,泽被后生。他对我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的贡献有目共睹,他的精神更是同济测绘文化的精髓,需要我们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作者楼立志,系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