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② |【同济时评】让2035为人才培养赋能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0-11-09  浏览: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十二大任务,首要任务就是“科技创新”。2035远景目标在论述创新型国家时,专门提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人民日报》的评论说,接下来的15年里,中国人民将奋发图强,一根一根掰开那些“卡脖之手”的手指。

面向2035,以人才培养为首要任务的高校怎么做,这是个迫在眉睫的大课题。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时代的风口,当传统学科遇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当龙门石窟造像修复都用上了3D打印,我们熟悉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世界蔓延,中国却如期举办进博会。第三届进博会首先是个炫技大会:天然气泄漏的检测是个危险的活儿,无人机有了北斗的精准加持,气体探测精度瞬间飙升至十亿分之一级别、定位精度达到十厘米级别;骨科手术是个人体内舞刀弄枪的活儿,需要医生胆大心细且体力强悍。现在好了,有了专业智能脊柱机器人系统,结合先进的软件、算法、导航和手术工具,骨科医生既可先模拟、定方案,上了手术台需要动手部分也只有原来的20%左右。所以,观者惊呼:未来已来!

已来的未来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更加重视强基础、打地基,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必须细心调整适配的策略。纵观我校人才培养的十余个特等奖项目,无一不是历经十来年甚至更长时间方才打磨出来的,千淘万沥、千磨万炼方才“得金”。这些“产品”不少都已经展示出灿烂的成色和强劲的后发优势,再精细化“田间管理”,再优化、调整理论和方法,惊艳的花儿绽放历历可期。

的确,进博会上的“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科技很鲜很靓。观者都清楚,技术的底色是科学,当技术进步到触碰“天花板”时,没有科学探索的另辟蹊径,就容易走入死胡同。华为的“芯片”之梗,其实深层次原因就是科学理论的积累欠了火候,才会在关键时刻被卡住脖子。芯片意欲反超高通,我们需要新的架构理论,而新的架构理论问世需要不拘旧格的人才。

我们的人才培养,需要用2035远景目标来反观、来检视当下模式。2035是个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图景?有一点可以肯定,传统学科肯定要重造,未来已来来什么要清晰起来,让未来从概念图变成施工图,需要大批适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需要更多技术背后的深层次理论问题研究的人才大量涌现。正因为如此,依托我校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用人工智能为传统学科赋能,以此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模式,要解决卡脖子技术后面的科学瓶颈,雄心远大宏阔、方略切实可行,相信未来灿烂如花。

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作品

龙门石窟的两件佛头收藏在上海博物馆,因为法律它不能回到故乡。怎么办?高校里的数字团队用3D打印出一比一的佛头,天衣无缝地安到了奉先寺相应的佛像上,原本无解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因为新的技术手段而柳暗花明。

我们太需要这样链接灿烂文明与美好未来图景的新理论、新方法,这些新的应用场景更需要我们具备有情怀、甘坐冷板凳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大批人才。

当意大利客人问习近平总书记当选国家主席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时,总书记回答“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一种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境界,是为了人民随时准备牺牲一切的情怀,“无我”正是成就“大我”的动力源。做个有情怀的奋斗者,就必须心中装着“大我”,方才有为民族复兴奉献一切的使命担当,才会有澄明澈碧的家国情怀。

做一事为一业,非“专”字不能达成。无论是为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的黄旭华,还是披荆斩棘32年默默奉献“风云”的“老黄牛”曾庆存,他们“十年一剑寒光华”的辉煌全赖“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还有为微观世界的电子制定“交通规则”的量子霍尔效应,经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不断探求、发现,物理学基本研究得出的一项又一项新“规则”,让未来工业发展也“好风凭借力”地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三观”、打开了“脑洞”。这些科学家的名字都镌刻在人类探求未知“咬定青山”的“冷板凳”上:冯·克利青、崔琦、施特莫、劳弗林、薛其坤。

2035是人才培养的集结号、冲锋号。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意味着走前人、走他人的老路是到不了罗马的。唯有创新,走出地上原本没有的“新路”来,才能捅破“天花板”,遇见蓝天。这样的创新,必须从人才培养开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必须百折不回、愈挫愈奋,方能玉汝于成、百炼成钢。(仝岩)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