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化危为机,空中课堂书声琅琅——记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新模式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0-04-20  浏览:

    用好疫情活教材,探索特殊时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制定兼顾不同时区留学生的上课方案……疫情虽然阻挡了开学的脚步,却阻挡不了老师们对教学的全情投入。线上教学开展一个多月以来,我校800多名教师将疫情“危机”转化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契机”,对在线教学进行了各种有益尝试,积累了丰富的在线教学经验,成绩卓著。在43日召开的同济大学2020年春季教学督导工作会议上,面向师生开展的“线上教学状况问卷”调研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我校广大教师克服种种困难,精心设计,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堂线上教学课,线上教学获学生一致认可。


用好疫情活教材,空中课堂探索课程思政

“疫情发生后,我们的校友中建集团吕长江个人向武汉捐助5万只口罩,整个春节不分昼夜,奋战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一线,为了预防医院废液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和土壤,他与设计方多次讨论方案,科学选择防水材料……”《建筑功能材料》课堂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孙振平用抗击疫情中的真实案例,提升学生对本专业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感。

身在武汉支援金银潭医院的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副主任医师刘瑞麟克服重重困难,在武汉通过网络为同济临床医学院2017级本科生讲授《呼吸病学》。他用精心准备的PPT介绍了到达武汉时的岗前培训,以及查房、操作治疗过程中的点滴,并分享了救治患者过程中的惊险时刻和患者出院时身为医者的喜悦。同学们听完深受鼓舞,他们感慨地说,“这堂课我们终身难忘,老师们医者仁心的言传身教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好的教材。”

9580D

“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但也为创新提供了丰沃的土壤,疫情期间的创新你关注到的有哪些?”“疫情防控将会是一个持久战,你认为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创新?”……《创新方法与创业基础》是本科生通识课,课堂上,医学院吕立夏教授从“中国梦”切入,讲到中美“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强化大家对“科技创新是国家战略”的认识,结合抗疫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创新,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担当精神。

《测绘与地理信息前沿》课上,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助理教授柳思聪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以媒体每日公布的疫情数据为切入点,利用ArcGIS工具制作互联网地图,展示疫情防控动态,让学生们认识到测绘知识也可应用于疫情防控,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量体裁衣,在线直播各具特色

调研报告显示,线上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是在线直播形式,而随机抽样的375名教师中,有近五成人此前从未参与过在线课程建设、也未进行过线上教学。从“线上新手”到“花样十足”,通过精心设计,坚持内容为王,老师们逐渐开始“玩转”云课堂。

《还原真相——分析技术在考古、刑侦、食品、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光听课程名就很吸引人。转战线上教学后,吸引力会打折扣吗?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仲良介绍,为了讲好“光与颜色”,他制作了几十页的PPT阐述化学理论,还准备了手电、荧光笔等多种光源,及酚酞、氢氧化钠、盐酸等化学试剂,把实验搬到电脑屏幕前,通过现场做实验对相关理论进行验证,其间围绕实验现象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85C5


为了提升互动效果,朱仲良动了一番脑筋,预先设计若干问题,包括填空、抢答、讨论等,在不同时间点发布到屏幕上,学生通过微信即时回答,他还通过发放奖品、平时加分等手段进行鼓励,学生参与度高,气氛活跃。他的精心准备换来了学生们的一致认可。“这门课教学环节多,老师操作起来有条不紊,说明老师课前花了不少功夫,课准备得非常充分。”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尹学锋用英文为中外学生在线讲授《电波传播特征分析》,Zoom的各项功能他玩得特别“溜”:利用“共享屏幕”功能,课上随时穿插展示PPTMatlab程序、书籍、论文等课件;利用“注释”功能,用多种颜色、形状在PPT上进行屏幕注释,和学生共同“涂鸦”;利用点名,结合“举手”功能,与学生进行互动;利用“录制”功能录课,混合课堂以外的视频制作后,上传网盘、B站,便于学生回看,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

《足球文化赏析与裁判法》是一门新开的本科生通识课,来自国际足球学院的授课教师沈寅豪是现役国际足联国际级裁判员。线上,他通过自己执法的视频案例以及五大联赛中大家热议的战例讲解和分析足球竞赛规则,受到广大同学的热烈追捧。互动方面,沈寅豪也花了不少心思。邀请学校足球保送生、现役中超足球运动员到直播间,分享赛场经验并参与讨论。每次直播都能吸引20-30位同学旁听,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我们和明星球员做同桌啦!”同学们开心地说。

11CD8

特殊时期的实践类课程如何上?《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案例研究》课堂上,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强邀请科技成果转化从业人员走进直播间进行实务教学,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增强课程内容的实践性。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唐玉霖主讲的《给水工程原理和技术》是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示范性课程,本学期选课的19位国际学生来自16个国家。他将给水厂三维可视教学软件应用于教学,结合不同国家的给水厂现状讲授给水处理工艺,弥补无法现场实习的困难。


探索特殊时期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以线上教学为契机,不少教师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

《结构力学Ⅱ》是同济的精品课程,已有优质的慕课资源可以利用,因此,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张伟平采用的是Spoc+Zoom模式。在课前学生观看慕课Spoc教学视频的基础上,课中采用Zoom+微信群+问卷星的模式进行小测试和讨论。张伟平说,“微信群发布测试任务,问卷星进行在线测试。测试结束,回到Zoom,通过共享桌面,点评测试结果。这样,把课上讨论时间最大化,有效解决了讨论课耗时大的需求问题。”

95A5B

张伟平还摸索出了一些小诀窍,“用repaper讲解分析过程,可以模拟板书,模拟板书的过程中可以展现画笔,现场感很强,对于结构力学这类课程,效果比播放PPT好。”“Zoom讨论时采用视频+文字的形式,即使碰到声音卡顿,讨论依然很流畅。”

得益于成熟的线上课程,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多门课程轻松应对疫情下的线上教学。吴兵教授带领团队十多年来先后出版、再版5次课程教材,配合教材内容,他们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完成了《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线上课程录制。由孙立军、赵鸿铎两位教授主讲的《铺面工程》是学院重点建设的在线课程之一,有近十年的小班化教学积累,去年12月也完成了所有线上课程的拍摄和制作。凌建明教授主讲的《路基工程》亦在爱课程、超星泛雅上开设了在线精品课程。

学校启动线上教学后,三门课程教学团队即按照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学生们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自主完成线上视频和课件的学习,并进行资料和作业管理;另一方面,Zoom直播替代原来拟在线下课堂内完成的教学内容,包括老师的讲解、课内练习、课内分组讨论、课内分组介绍等形式。这种混合式教学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这样自学程度更高、对自我要求也更高,很开心能解锁自学这个必备技能包。”

让人欣慰的是,享受到线上课程“红利”的并不仅仅是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郑时龄院士团队的《建筑学学科前沿动态》、张尚武教授团队的《可持续智能城镇化》、王珂副教授团队的《建筑概论》等多门课程利用已有的网络公开课进行了混合教学,还依托在线平台,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与互动,共享学习资源,优化调整课程设计。

2882F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湘梅主讲的《多媒体技术与应用》201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此基础上,她增加了Zoom直播,直播以答疑和翻转课堂为主。李湘梅介绍,翻转课堂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展开,学生提前一周提交讲解PPT,老师对内容把关以后再让同学提前演练好,讲解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四周课上下来,课堂讨论与翻转课堂的效果不错。”


“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为了实现线上教学这一初衷,真正让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同质等效,老师们在线下付出了不少心力。

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吴敏开设的《领导力与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中外学生合班的课程,其中国际生占比超过60%,主要来自欧洲和南北美等地。受疫情影响,学校延迟开学,留学生未能返校,学生上课时差最大达15小时之多。

“这门课课堂讨论较多,特色就在于互动,中外学生同时在线学习才能保证课程质量。”为了照顾到全班所有同学,她认真核对、统计了所有学生的地理分布,列出了时差等级,科学合理决策,并与经管学院教务科、研究生院及学校信息办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沟通。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努力下,将课程时间改到了晚21时至2355分。她组建了“吴敏半夜的课”微信群进行协调沟通,提前两周给学生进行了两次“试课”培训,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正常时段上课学习。“目前为止,国际学生都能全程参与,反响还不错。”她笑着说。

658C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凌建明课后会查看Zoom后台数据,把握学生上课状态,对网络反复掉线的学生单独补课,确保“一个都不能掉队”。他在慕课上布置作业,巩固检验学习效果;开设讨论区,及时答疑;安排助教、班长线下收集大家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定期解答。

       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陈滨的直播“标配”是两台设备,除了预防设备故障,其中一台时刻关注Zoom平台的聊天区,了解学生实时反馈,把控课程进度。为了便于学生回看和提高资源利用率,课后他会及时将课程视频发布到B站。在开课之前,他就调查了学生的硬件情况,组织了录课小组,保证每堂课有5人录课,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录课视频的完整性。他运用微信、qq、开放固定时间的Zoom会议室等多种手段进行线上答疑,还根据作业情况,以Zoom个人会议室形式对部分同学进行谈话、讲解,激励他们努力学习,跟上全班进度,做到复课之后不掉队。(魏丹)

138D1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