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首批三名医护今返沪,他们说:武汉即将重启,我很自豪

来源:附属东方医院   时间:2020-03-31  浏览:

67天的战疫生活

今天下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首批3名医护人员,胜利完成驰援武汉支援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任务,搭乘东航下午两点的包机返回上海。

金银潭三战友

124日除夕夜,上海市13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首批医疗队出征,紧急驰援武汉。到今天,转眼间已经67天。去时春寒料峭,归来神州已成一张无垠的花毯。“武汉抗疫苦,凄风苦雨,金银潭医院北三重症监护病区室内室外一样冷,上班6小时,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厕所,防护服、护目镜憋得人常常头重脚轻踩棉花,两眼雾蒙蒙常常看不见。”徐月良、徐筠、许诗琨三人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女孩子那几天简直就进了炼狱,疼到不行依然还要坚持。为什么?很简单,你缺的班日后是没有办法补的,不像在单位可以调休。

“脉搏太弱,真的是很难摸。”驻守武汉金银滩医院的徐筠说,“自己穿刺两三次才能到位,觉得挺对不起她。虽然她现在不知道,我还是觉得挺惭愧的。”扎针刚完成,对讲机中又传来呼叫:“10床,情况说一下。”“12.0毫摩尔/升。”徐筠拿起对讲机答。徐筠说,一般护士工作4小时左右,我照顾重症每个班都在6小时。甚至有时为了上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工作时长达到8个小时。说着,她又给病人翻身,发现患者身上的压疮还很厉害。“我们现在要给她做一个初步的消毒。手不能乱摸、乱抓噢!”徐筠叮嘱患者。

“刚才发现心电图没了,把我们吓死了。”徐筠说,再一看是线掉了。

晚上10点半,徐筠脱下防护服,脱下袜子:“袜子都湿光了,没有一块地方是干的了。”徐筠的语气依然很阳光。

这就是武汉抗疫67天,徐筠上班的日常。

许诗琨也一样。“从接到通知,到落地武汉,我们136名上海首批医疗队员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许诗琨说,值大夜班的第一个夜晚是128日(正月初四)0时到8时,我作为责任护士要护理4位病人,并协助其它7名护士、3位医生的工作,我们团队总共照顾的病人有28位。患者基本上都病情危重,其中16人需上无创呼吸机。“这一夜,刻骨铭心!”许诗琨告诉记者,2名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到四五十了,经过我们医护全力抢救,终于缓解;我们一刻不停地检视屏幕、连接管、各种仪器和病人动静,他们的心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哪一个都必须高度警惕;静脉通路必须保持畅通,呼吸机必须畅通。照顾病人吃喝拉撒、端矢溺盆子(这些原本都是护工做的,此刻没有)都不算什么了,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才是我们照护责任的“命门”。

许诗琨说,即使危难时刻患难夫妻依然令人尊敬。28日(正月十五)我刚接班,有位病人旧一个劲儿问我15床什么情况,我一问,原来他们是夫妻。我过去看了回来告诉他,您爱人睡着了。他虚弱地对我微笑了一下,眉头舒展开了。后来,我慢慢地知道,老人有3个儿女,都在外地;他们生病的消息,不敢告诉亲戚朋友;他说“我们老俩口想一起好了,一起出去”;他们非常配合我们的治疗,对我们非常信任。许诗琨感慨:大难临头,夫妻还是连理枝。真所谓:夫为磐石,妻为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现在,老俩口出院了,和许诗琨约定一起到淀山湖看日出。

徐筠、许诗琨都在火线入了党。

凯旋之际在想啥?

今天,他们三人凯旋了。在日记里,许诗琨说:“如果复盘,让我再次选择,我还会来武汉支援。援鄂生活是我人生最难忘的时光,是青春岁月里最值得记忆的年华。

徐筠一夜无眠,她在朋友圈感叹:“离家第67天,删除这些闹铃。我验证了,失眠是件痛苦的事情。”失眠的时间里,她用手机写下了一段短短的日记:

67天一晃而过,从来没有离开过家这么长时间,越是忙碌,越是充实,就越是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天亮就要动身回上海了,有些激动,有些感慨。其实这67天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不容易。还记得67天前,我们大年三十晚上星夜到达武汉,那个时候武汉被疫情按下了暂停键。经过大家的努力,武汉即将重启,我很自豪,因为其中有我拼搏的汗水和努力的结晶。

马上就要回到家乡,经过隔离后就能回家见到我可爱的两个宝宝了,我要让他们左边脸蛋亲亲,右边脸蛋亲亲。

现在,我的家乡——上海,境外输入压力很大。我们回来了,我已经做好准备,随时投入到家乡的抗疫战场中去。据悉,浦东新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19名队员向浦东新区递交了《请战书》,自愿加入上海阻击外来病例输入抗疫战一线继续战斗。

许诗琨的日记

昨晚雨夜梦回大别山,见到了慈祥的祖母,她还像儿时那样轻轻地呼唤着我的乳名,应该是祖母想我了。此刻大别山正是山花烂漫、万木吐翠的时节,成片的映山红,那是飞翔在山谷中的生命,滋养着大山里的人们,给予人们新的希望。坚守信念,团结一心,既是我援鄂的初心,也是大别山精神的初心。

67天前刚来武汉时,它冷冷清清,人不见车马稀。时间过得真快,两个月了,春天来了,属于我们的春天也来了。

随着其他医疗队的陆续返程,让仍奋斗在抗疫一线的我信心倍增,因为形势正在向好。于我而言,两个多月的付出是值得的。清楚地记得刚到武汉时,自己内心的惶恐,当时的武汉只有沉寂冷清,街道上行人寥寥,车辆稀少,夜里更是落寞,偶尔几点霓虹,倍添凄凉:一场疫情让城市失去了活力,怎能让人不痛心?幸好武汉人是乐观、坚强的,并没有向新冠病毒屈服,他们积极自救,我们一起并肩战斗。经过这么多天的战斗,武汉湖北新发病例连续多天为零,这样的结果真地很让我激动、欣喜。

来武汉的第二天,妻子就发了个小视频给我,三岁的儿子对着镜头说:爸爸去武汉打怪物了,爸爸真勇敢!我知道,妻子对儿子说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家人,是软肋又是铠甲。

还清楚地记得我的管床病人,60多岁的老大爷问我15床的病人情况怎么样了。我仔细询问后,才知道,他俩是夫妻,我突然很心酸,少年夫妻老来伴。因为这场疫情,这对年迈的夫妻不得不在这里接受治疗。下班后,我一直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便去超市买了一盒巧克力,送给大爷,并让他送给妻子,补过情人节。老人感动地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并且约定,等疫情结束,他带上老伴儿一起来上海,我们一起起淀山湖看日出。我还教会了他们七步洗手法,现在他们都康复了,也回到了家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许诗琨与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327日,我们北三病区也清零了。如果复盘,让我再次选择,我还会来武汉支援。时间荏苒,岁月如梭,60多个日日夜夜里,有太多感人的故事、太多美好的回忆。

我想家了,完成使命的我们即将回归上海。往后的日子里,我也会铭记在武汉抗疫的点点滴滴,援鄂生活是我人生最难忘的时光,是青春岁月里最值得记忆的年华。希望这座按下暂停键的城市早日快速重启,期望明年我们所有的战友能结伴一起来欣赏武大樱花、登黄鹤楼、观长江夜景。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