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西藏情结挥之不去!”——记援藏干部人才张轮教授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9-12-31  浏览:

近日,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报告会,对外联络与发展办公室主任、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张轮教授为百余名师生作援藏报告。“我已经与那里的山山水水、那里的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个情结挥之不去!”他讲述着西藏的新发展、援藏的经历,字字句句饱含着深情。

今年6月,作为中组部、教育部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年近半百的张轮教授结束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回到同济大学。尽管离开西藏已有半年,他的心中仍一直牵挂着那片土地……

将优质红色教育资源引入雪域高原

这张照片上,一群身着戎装的战士神情专注,正在一边观展,一边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这是设于西藏农牧学院文体中心的“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图片展。这个展览是经张轮积极引荐、牵线搭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同济大学和农牧学院联合主办,于2018年7月1日在雪域高原隆重揭幕,这也是该展览首次在西藏地区展出。

从上海到农牧学院所在的林芝,跨越4000余公里,图片布展、灯光准备、远程运输,还为当地培训展览讲解员,党史教育、初心教育就这样走入高原。该展览现已成为农牧学院的常设展览,学校还拥有汉语、藏语师生讲解志愿者。今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期间,前来观展者络绎不绝。

“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我成长为一名大学教授和一名中层干部。援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只要党和国家需要我,理当义不容辞。”2016年8月,张轮欣然接受组织安排,前往西藏农牧学院挂职,担任该校党政办公室副主任。

踏上西藏这片土地,张轮更加意识到作为一名援藏人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着的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如何依托自己所在的同济大学及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相关资源,助力西藏农牧学院、西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同推动红色教育图片展进校园,还联合培养了一批学生党史讲解员,合作办展的想法就这样产生了。”张轮说,他还谋划着在西藏地区更多地方布展,让更多西藏人民了解我们的党走过的光辉历程,让西藏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

为农牧学院开启国际合作交流大门

“法国插座是两个圆头……巴黎现在是雨季,请带好雨具……护照最好复印一份。” 12月5日,张轮教授在“赴法参访团”微信群里写下了一条条赴法注意事项,衣、食、住、行,事无巨细。这个访问团由西藏农牧学院党委书记带队,由该校多位学科带头人组成。农牧学院自主组织的国际合作交流,是这两年来才起步的,张轮是重要推动者。

入藏前,张轮是同济大学留学生办公室主任,他自己也曾海外留学多年。在藏工作期间,他发现农牧学院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往来极少,这缘于学校缺乏国外合作资源和国际交往的经历、经验,觉得“出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张轮基于在同济国际化合作中积累的经验和资源,积极为农牧学院牵线搭桥、亲历亲为,帮助办理繁琐的出国手续。许多藏族人有名无姓,在线申请填表时,遇到不少难题,颇费周折。在张轮耐心细致的指点和帮助下,一项项出国手续终于办妥了。

2017年8月,由农牧学院院长率领的赴澳大利亚访问团兴致勃勃出发了,访问团成员是该校动物学、农学、食品学、土壤等学科的带头人,张轮一同随行。代表团先后访问了在农牧业等领域具有特色和技术优势的悉尼大学、麦考瑞大学、澳大利亚灌溉技术协会,参观了澳大利亚的农场,让几位头一次走出国门的老师们感叹“真是大开眼界”。“张老师,真心感谢您!要不是您,我可能一辈子都出不了国。”有老师这样表达对张轮的感激之情。

“我们接触到了国外农牧业相关高等院校、牧场和科研机构,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为学校今后的国际合作交流、增进对世界先进技术的了解奠定了基础。”农牧学院领导这样表示。

张轮还帮助农牧学院制定了《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实施意见》《外事工作审批流程》等一系列文件,助推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倾情助力西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

“教师是具有国家、民族和历史使命的,‘人才’是国家真正的‘国之重器’,‘教师’乃重器之缔造者。作为雪域高原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身师和德范。”这段文字摘自2018年11月5日《中国教育报》上《追求教育理想 传承教书理念》一文,是张轮教授在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民族大学六十华诞发来贺信后有感而作。

张轮教授对教育工作有着长期深邃的思考和独到的洞察,援藏三年期间,他在《中国教育报》《文汇报》《神州学人》等媒体上发表30余篇署名文章,阐述着他对高校新工科建设、西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深刻见解,思想与文采兼具,引发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张轮积极融入农牧学院的新工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服务三农”智库筹建,西藏地区高等教育的教改研究与实践、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规划。他参与驻村工作队,走村串户,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扶贫。他还与其他援藏干部一起筹建并组织农牧学院“雅尼讲坛”,邀请一批援藏干部为师生开讲座,助力该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校治理……身为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导,他在繁忙紧张的援藏工作中,还抽出时间,通过网络、电话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

“我向自然、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学习,体验人生、理想与情怀,不断思考、感悟,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生命由此变得更加充满意义。”张轮说,与一些终身战斗在这里的干部群众相比,深感自己是何等渺小,农牧学院师生艰苦办学的斗志和情怀时时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激励。

有感于农牧学院40年来在西藏办学历程中形成的“筹建精神”,张轮心中又有了一个梦想:用舞台剧等艺术形式,将农牧学院的建校故事艺术再现于舞台,让这种精神进一步得以传承与弘扬。

“西藏,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人生已经和雪域高原紧紧连在了一起。”张轮教授说,“我还心心念念着那里的孩子们,想有朝一日能将铁路、航空航天教育等引入到西藏地区,让孩子们能了解现代文明,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张轮教授两次获“民族团结奖”,先后获评2018年西藏农牧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2018年同济大学十大“师德师风优秀教师”、2019年“西藏自治区优秀援藏干部人才”。(黄艾娇)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