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百年回响:包豪斯-同济设计基础教学的回望与对话”展览开幕

来源:新闻中心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时间:2019-10-23  浏览:

10月21日下午,“百年回响:包豪斯-同济设计基础教学的回望与对话”主题展览在城规学院C楼地下展厅开幕。此次展览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纪念包豪斯这座产生了世界性影响的现代设计学校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常务副校长伍江,本科生院、新生院院长黄一如,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院长李振宇,建筑系主任蔡永洁等,特邀老教授和退休教师代表卢济威、贾瑞云、王伯伟、郑孝正等教授,《建筑遗产》和《时代建筑》主编,多位中外教师嘉宾和同学以及参与展览的师生出席开幕式。展览策划组织者卢永毅、张建龙和徐甘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了展览概况。

伍江在致辞中表示,包豪斯精神的特点是建筑、设计、美学与时代密切相关,与科学生产方式紧密结合;是现代设计从学术研究强调社会现实的实践精神;是从教育出发,从人出发的教育思想。同济建筑学教育一直以来浸润着包豪斯的理念和思想。

黄一如谈到,包豪斯的精神是始终保持先进性,他认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基础教学在将中学生以抽象训练为主的思维方式转换为建筑学科所需要的形态思维方式的教学实践方面,是极为成功的。

李振宇指出,同济是受包豪斯影响最大的中国建筑学教育机构,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各种条件。他将学院的发展历史归纳为四个阶段:1952年建系之初的现代主义思想和包豪斯教学方法在同济的生根发芽阶段;60年代以冯纪忠先生“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理”为代表的教学方法;改革开放后,以基础教学改革为出发,以构成训练、环境观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以及进入新世纪的“生态城市、绿色建筑、数字设计和遗产保护”新的学科发展方向。

卢济威强调,包豪斯对教学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将空间观引入了建筑。他阐述了同济建筑教学中空间观渗透与发展的四个阶段:罗维东1950年代中期引入空间设计、改革开放后系统引入空间艺术方法、1986年学院成立之时设计初步转变为设计基础以及九十年代之后的空间观向环境观的发展以及对于行为研究的引入。

王伯伟讲述了两次包豪斯对自己的强烈影响,一是初入同济建筑系时的所见所闻所学,其中有包豪斯这个名字的频繁出现;二是20年前亲自拜访包豪斯学校和建筑的震撼,他认为包豪斯体现了以乌托邦理想追求设计与实践相结合的显著特点。

蔡永洁勉励大家,同济作为“中国建筑现代性钥匙”的开启工作已经由前辈完成,作为后辈将继续这方面的工作。他提出当前需要再深入回顾和思考100年前包豪斯人的所思所为,同时考虑他们将给我们什么启发。

这次展览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对历史上的包豪斯学校基础教学教师的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梳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以及上学期末建筑与规划本科一年级同学的向前辈、大师致敬的基础课实践作品作业,充分展现了包豪斯理念在各个时期对同济建筑教学的浸润,也反映了同济多元并存的教学传统。展品中可以看到王伯伟在1979年学生时代所做的设计基础课作业“台式文具盒”的实物展出,也可以找到1979年伍江在做学生时所完成的书籍封面设计,既有真切的历史感,也增添了开幕式的活跃气氛。展厅中最为丰富和多样的,是2018本科一年级同学的向前辈、大师致敬并呈现自己的观察、探索和想象力的设计作业成果:有“触摸里弄的烟火气”的系列构成作业,有向前辈舞台设计致敬的“身体与包裹”的系列设计,还有具有抽象构成特点的纸质帽子设计、以及包豪斯100周年海报设计等作品。


参与课程指导、展览设计与布展的钱锋、王凯、华霞虹、李彦伯、朱晓明、周易知、田唯佳等教师以及博士生王雨林和本科同学们为出席嘉宾做了现场导览。  展览反响热烈,学院的老、中、青三代教师、学者们济济一堂,为思考和连接同济建筑教育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打开了新的一页。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