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回报桑梓无止期——浙江秀峰村“乡贤式”振兴乡村速记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9-08-16  浏览:

前不久,遭受山洪灾害的浙江省江山市秀峰村迎来了一件大事——同济大学与江山市联建的人才培养基地挂牌。我校交通学院周顺华教授告诉记者,发动自己的学生、朋友助建、免费设计的秀峰村第二座桥——知新桥等六处建筑竣工,这个挂牌仪式就算是竣工典礼了。


3年前,按照父亲的遗愿为老家修了一座“冲不走的桥”   

去周顺华教授的老家浙江江山秀峰村是今年一场大雨过后。山坑溪水依然有些浑浊,贴山的公路路基已经被掏空,水泥路面的板子兀自悬在那里,里面隐隐约约的黄土空洞已经快到山脚了。

专家们在考察水毁村庄

“这里是填起来的?”我问。

“是。路基就靠外面一层麻石遮护,冲掉了就是黄土,很容易就掏空了。”秀峰村张淑华书记说。

“山洪下来,水没出路,肯定要断了村里的通路。”我说。据了解,这条路是通往遂昌的县道。

洪水掏空了路面地基

秀峰的日常是青山绿水、小溪潺潺,但山洪一来就毁房屋、断桥梁,所到之处霸气十足。但是,被毁道路下游百米处、山坑溪上2016年修筑的丰禾安桥稳若磐石,走过平坦宽阔的桥面,耳边又响起周顺华老父亲周延泉临终前叮嘱他的话:“为大家修一座冲不垮的桥”。于是,周顺华和自己的学生们纷纷捐款,筹集启动资金,多方齐心协力最终建成了“丰禾安桥”。

丰禾安桥让周顺华在秀峰村、江山市有了别名:乡贤。桥也成了村里的文化教育基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阿基米德、普罗米修斯、互联网、高铁,甚至还有纳米、双螺旋结构等等微观世界的元素……桥栏上,我们一一看过去。“我喜欢看,放学了、路过了都要看看。”一位灿烂笑脸的小男孩说完,一溜烟跑开了。“爱心桥变成了科普桥、知识桥,大人小孩桥上看不明白的文字就到桥边村部楼里的‘周延泉图书室’找资料。他在扶贫,更在扶智、扶文化。”张淑华书记很是为乡贤周顺华的做法自豪。


第二座桥修好,村里景观瞬间上了档次

第一座桥修好了,原来的钱款还有剩余。周顺华又与张淑华商量,在上游再修一座桥,设计方案出来了,村民们众口一词:造一座有顶棚的风雨桥,这样下雨天也能跳广场舞了。华东院轨道交通与市政工程院的设计者们说,等到上游的那座桥建成了,秀峰村的这条小河就成了景观河,河两岸的文化圈就形成了,这里真就成了“世外桃源”。

“还是‘众筹’吗?”记者问周顺华。他说:“我的学生越来越多的,他们只要听说建新桥的事情,可能还会自发‘众筹’的。”周顺华告诉记者。

果然,秀峰村第二座桥修得很快,去年初动工,去年八月就竣工了。设计者还是臧延伟带领的华东院轨道交通与市政工程院,免费,建设施工单位通过招投标确定。同时建成的还有村中其它五座建筑:格物榭、中和廊、思文轩、养志亭、清心亭。

知新桥

“第二座桥名字叫知新桥。孔子有言,温故而知新。秀峰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值得我们这些后人好好珍惜、咀嚼,变成前进的新动能。”周老师看着我,目光坚定。我问他,桥什么时候动工的,他说不知道;又问他,什么时候竣工的,还是不知道。但他知道,这座桥竣工时,张淑华书记的心情很激动,但自己没让张书记搞竣工典礼,说:“村里还不富裕,我们还是把钱省下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六处新构筑,周顺华的思路从功能转向文化

挂牌仪式的间隙,记者仔细观看知新桥:溪中两桥墩、三涵孔,灰白的桥体上飞架红红的楹柱、黛色鸳瓦的廊亭,桥头那翘角翚檐高高地扬起骄傲的双翅,仿佛想从山涧高飞远走。忍不住上了长廊,上面早已坐满了乡亲,大家的脑袋都朝着一个方向:村中广场。那里正在进行同济大学—张村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放眼环视,雨后的青山轻纱袅袅,牵着树枝,恋着树冠,缠绕着、婉转着,欲离又还;山涧的水渐渐清澈,阳光下白白的、晶莹的,流珠淌玉一般让人欢喜;溪那边,一位农人正在插红薯秧子,另一侧,周顺华的声音沙而亮:“村口的清心亭那副对联:清流一溪尽芳华,心明二界有神灵。说的是我们张村秀峰有长流不息清澈纯净的溪水,尽显我们美好的年华;‘二界’内容丰富,既说我们村古建筑丰富,也有现代建筑;既有古老文化,也有现代精神;既有内心清明淡定,眼前尽是美好的意思,又表示我们秀峰山顶太阳山(道教)、山下溪西殿(佛教)两层含义。”周顺华教授正在讲解他为六座新建筑所撰对联的含义。

走到知新桥正中,那就是思文轩了。为何名“思文”?《诗经·周颂·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体会周顺华引述这段文字的良苦用心,周族祖先开创农事,养育万民之功德。在秀峰村,周为大姓,故引此诗;“中和廊”的命名源自《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周顺华命依水而建的廊为“中和”,祈祝天地各归其位,万物滋长荣发,田间蛙声一片。还有格物榭,希望村里的乡亲格物致知,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榭名取格物,以求探究事理,懂得为人处世应正心诚意;而小学边立“养志亭”,乡贤周顺华用心至深。

“这些桥亭廊榭,既是周教授回报乡里的实际行动,更表达了他希望我们张村重振昔日文化兴村的辉煌,涌现出更多乡贤。周教授用心良苦,他身上古风昭然。”张淑华说。


历史悠久的秀峰文化底蕴深厚,周顺华说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

挂牌仪式结束,周顺华就和同行者商量起来:“有条过道要穿过秀峰村,我看交通学院的研究生们可将此列入调研计划,比勘一下,是走村外还是走村内好。”

“周老师回馈老家发自内心。”人群中有人情不自禁地说道。“周老师不仅用知识,还用知识的成果——学生,齐努力,为村里造桥,造亭子,造太阳宫,等等。周老师的做法应该称作‘乡村振兴的乡贤模式’。”我校交通学院党委书记吴兵教授称赞道。

行走在秀峰村中,满眼都是徽派风格的民间建筑样式,粉墙大多剥落而斑驳,黛瓦有的依然古风漫溢,有的已经歪斜难支了;周氏大宗祠大门楼五檐列两边、翚檐朝青天,蔚蓝之下宛如雁阵,“扑扑”向苍穹而去;黄氏宗祠亦如式,但木雕更为繁富,画面更为繁华,所刻皆是祖先行迹。走着看着,山泉水正从农户门前流过,农人站在水里洗洗涮涮,见到我们秋菊般地脸满是灿烂;总兵府早已没了踪影,只有两尊残旧的石狮子,一只歪斜断裂,另一只正用前掌护着小狮子,小狮子垫脚翘首顽皮的样子十分可爱,母子俩形象灵动,场面温馨。那总兵就是村里的武状元黄瑞了。“小时候,我们常到溪西殿来玩,你看着冬瓜梁、穿斗柱,都成这样了。”周顺华指着溪西殿里歪在地上的桁条,没了屋顶的梁柱,说“溪西殿一定要尽快修复,下一步张村的道教、佛教建筑都要恢复起来”。秀峰有近一千五百余年建村史,向以“耕读传家”,三张四进士的张家、“令德传后,缙绅不绝”的周家、“武将辈出,儒学仁厚”的黄家等家族均声名远播,以至于“浙江古镇古村落丛书”中收录的张村秀峰被称作“宗祠圣地,状元故里”。

陪同我们的张淑华书记说,村民们最爱的还是丰禾安桥、知新桥这些通风敞亮、遮阳避雨的地方,那是他们练习威风锣鼓、黄家拳的好场地,每天清晨傍晚,这里就是“大集”;中和廊里更是村里的“南京路步行街”,一天到晚人多。说着走着,就看见知新桥上孩子们正在练习拳法:8个孩子或分红、或青白的衣裳,正随着音乐节奏,腾挪跳跃,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女孩子练拳可以保护自己,身体好,还能拿冠军。”13岁的柴晨莹告诉我们说。当地媒体说,71岁的村民黄玉珊,每天都会到这廊桥上舞剑、练拳,报道称:“周顺华还被浙江省聘请为张村乡的驻镇规划师。这两年,得益于他的规划指导,张村乡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顺利,秀峰村也因此旧貌换新颜。”

周顺华说,村里文化底蕴深厚,只是现在大多还蒙了一层灰。美丽乡村、振兴乡村,对于秀峰来说首先要擦亮传统文化这张独一无二的名片。下一步,我要把精力集中到让这些好东西放出光彩来。(程国政)


呼唤更多的乡贤

周顺华教授在老家秀峰村修桥构亭的举动,让村里村外的人们尽生“乡贤”之叹,有甚者还说这是“乡村振兴的乡贤模式”。

何谓乡贤?古时是指那些因才德崇隆、功业卓著而荣耀乡里的贤达,即符合古人所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乡贤是中国传统乡村的社会稳定器、乡中后生拼搏奋斗的精神发动机、村民安居乐业的定盘星、乡风文明的道德支柱,乡贤身上扛的是忠孝、仁义、爱国和勤奋精进。

农耕社会,官员致仕大都告老还乡,回到老家办书院学堂、修桥铺路,听理乡人争讼,协助指摘彰表官府为政之事。江山秀峰村的集义书院便是。可以说,中国乡村成为超稳定社会结构,与代代接续、庚戌不已的乡贤归老桑梓关系极大,即如周顺华的父亲老了也在村里办图书室、放映室。

随着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乡村不再是从前的桃花源,岁长月深,渐渐就成了空心村、留守村,原本耕读传家、子孝孙贤的农村全非旧时模样。乡村空了,国焉能安然如故?于是,2015年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两次将“乡贤文化”列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指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

周顺华能被大家称为乡贤,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他学有所成,干出了一番事业。他从事的是轨道交通,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他的发明让地下工程穿越高速铁路时不用限速。但他更高兴的是为国家培养除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生,“我的学生越来越多的,他们只要听说建新桥的事情,可能还会自发‘众筹’的。”他说。这是他做善事、做好事的底气。

再者,他谨守孝道之举让人动容。在这个胆量、勇气和智慧并不缺乏的年代,我们缺的就是稳定器——“德”。何谓德?对于周顺华来说,就是谨遵老父亲的遗嘱,“为乡亲们修一座冲不走的桥”。周顺华修了,自己没有多少钱,便发动自己的学生。周顺华知道父命如山,知道一诺千金,知道村里的乡亲们都在期盼美好生活,他起初虽有些不好意思,但捐钱的话还是说了。说了,学生们都很踊跃,于是桥修成了,也成就了他这位“乡贤”,他当选了上海市“2017年度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

第三,他回报桑梓的心思没有尽期。我们在秀峰村青石的巷子里、高大的牌坊前、颓圮的老宅中,听着周顺华讲述小时候的故事,他的声音很亢奋、表情很激动,小小的身躯里仿佛正在蓄积能量、血脉贲张:“你看着总兵府,都是我们村研文习武的最好见证,可惜只剩地基了!”“你看这古涵洞,水就这样流过农户门前,洗洗涮涮多方便”“太阳山的建筑中不能放道教的东西,道教的应在溪西殿”……我鲜明地感到周顺华已经从当初的功能助乡转向文化兴村了。

周顺华是位好乡贤,好就好在他总是先想一步、多走一步,步步都是在真干。正因为如此,浙江聘请首批乡村规划师,周顺华在列。

我们高兴地看到,新时代的乡贤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现任领导、本乡本土的政府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乡村精英、大学生村官只要德行高尚、真干事真创业都是乡贤。他们在今天的乡村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引领我们的乡村越来越美,让村民们不离乡土也能致富的梦成为现实。一茬茬、一代代的乡贤这样接续干下去,一定会止住乡村空心化的步伐,让我们的乡村又成为美好的“桃花源”。

我们呼唤千千万万个乡贤周顺华。(钟 铭)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