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由科技部、教育部召开的“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建设运行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举行,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王瑞丹、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副处长李人杰,上海市科委等有关领导,同济大学原校长裴钢院士、副校长顾祥林,资源库负责人康九红、刘中民等近20位专家出席论证会。

会上,顾祥林代表同济大学表示,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简称国家平台)是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行的三大基础科研平台,学校将全力支持干细胞库的建设。今天论证会各位专家的建议,学校将会同各方认真落实。
王瑞丹说,作为国家科研基础设施的重大安排,国家库的建设,要起到做表率、做标准等标杆作用,国家干细胞资源库落户同济大学东方医院,上海市、张江等各级政府都有支持的责任。她表示,资源库的建设,国家将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并每两年考核一次,五年评估并动态调整。
会上,干细胞资源库项目负责人康九红介绍了资源库的愿景和建设路径。他说,资源库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社会发展需求,将按照国家要求努力建成共享服务平台,为干细胞研究提供背景清晰、标准统一的干细胞资源;牵头(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引领干细胞产业发展;挖掘干细胞资源,建成国家干细胞知识库;建立灾后、战时应急体系,建成国家干细胞战略资源库。
专家发言环节,来自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海军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及企业代表纷纷建言。裴钢开门见山地说,既然叫“平台”“库”,努力的目标就应该是共建共享,但这在目前要做到不容易。他建议,涉及细胞的四个国家库(国家干细胞资源库、干细胞转化资源库、植物标本资源库、动物标本资源库,北京上海各两个)在相关机构(如全国性协会)的协调组织下联合起来,制定、颁布、执行统一的标准,做好五件事。他说,其实寻找重点或难点,比如突破“干细胞转化”这一件,其他都会好解决得多。他希望,同济大学和上海的力量首先联合起来,大家共同建设,共享资源库资源。然后,上海与北京联动,统一干细胞标准,共建共享共赢,中国的巨大干细胞资源就可能变成世界领先水平的干细胞资源库,我国的干细胞基础科研与临床转化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再者,制定标准。必须有国家标准,比如我打开手机APP,就可以看,细胞质量标准一致,就可以方便开展双盲检测。这样一来,干细胞库就成了会下金蛋的鸡,就是干细胞行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初期建设资金,可以成立基金会,从而拓宽渠道。他说,资源库的人员配备,要特别感谢东方医院和刘中民院长,他们十余年来的倾力支持应了“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大的事业”,到今天变成了国家平台。他强调,干细胞最重要的是临床转化,如果我们以几个特色疾病为突破口,整合资源,开展临床转化,如干细胞材料的临床应用,只要一两个率先取得突破,里程碑式的时刻就会到来。
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高绍荣表示,我们有决心把资源库做好。目前,亟需做起来的是质检,科技部能否协调卫健委等部门,授权几个库协调行动,紧扣项目先把质检做起来,形成标准,局面打开后面的路就好走了。我校医学院原院长徐国彤表示,库的建设可选择一两个点集中力量突破,面面俱到往往事倍功半;资源库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心无旁骛地建设,这需要科技部、上海市和地方、学校一起努力;做标准不一定要事无巨细,像韩国的一个治疗关节炎的干细胞标准,很初级但很有效率,现在世界多家企业按照这个标准来做,治疗的有效率都在97%以上。
会上,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朱剑虹说,这个库种类齐全、以医院为主体,这些都是它的特点,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确保其安全、大力拓宽渠道。他表示,华山医院的干细胞融入库中没有问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管阳太表示,干细胞库需要几个成功的项目,比如用一种干细胞治疗包括脑血管病在内的众多疾病(干细胞通常具有一物治众病的特点),成功了世界就宽了;干细胞的冷链运输,如何保证其到达后的活性、好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执行标准,形成制度体系;放行制度的建立。这些都建好执行到位了,资源库的第三方机构的“法官”形象就立起来了。会上,来自企业的代表们就干细胞涉及到的伦理问题、资源库网站、广东省特色分库等问题发表看法、建议。
最后,综合各位专家意见,论证会形成了《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建设运行实施方案论证意见》。康九红表示,接下来继续深化、细化,形成实施文件报送国家,据此建设。(程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