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批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 医科再次交出骄人成绩单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9-04-29 浏览:
前不久公布的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我校医科再次交出漂亮成绩单,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大专项中,我校章小清的“人特定神经元亚型获得及移植”、杨鹏“锌指蛋白在细胞全能性向多能性转变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研究”两项目在列;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专项中,段涛获得“重大胎儿疾病宫内诊断和治疗新技术研发”;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大专项中,靳令经获得“基于医体结合的记忆和运动障碍三级全程化诊疗模式研究”项目,李强获得“慢阻肺早期筛查、防治及呼吸健康管理的物联网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我校医科项目获得的资金总额接近7千万元。
“脑中风、癫痫症和阿尔兹海默症是神经系统的重症疾病,发病率超过4‰。针对这些疾病,基于细胞替代治疗,重塑病损的神经环路是彻底缓解这些疾病最有前景的途径之一。”章小清介绍,研究显示,人多能干细胞(hPSC)能靶向分化为各类神经前体细胞(NPC)。在小鼠模型中,NPC 移植被证实可以校正脑中风、癫痫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疾病表型。我们设立疾病相关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子标记物鉴定与质控标准、人多能干细胞分化为疾病相关神经前体细胞的调控机制研究、移植细胞脑内示踪与安全有效性调控元件构建、猴疾病模型的构建与体内移植等四个课题,着重解析三类NPC的质控标准与分化过程的调控机制,完善定向分化方法,构建脑内示踪和调控安全有效性的元件,将在猕猴模型中研究和验证疾病相关NPC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章小清说,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以hPSC 的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动物模型依据,为脑中风、癫痫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的细胞替代治疗提供标准方案,推动干细胞的临床转化。
杨鹏的锌指蛋白研究针对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细胞全能性的建立及全能性向多能性的命运转变与命运决定中,关键转录因子的鉴定以及转录和表观调控机理展开研究。“锌指蛋白是哺乳动物中数目最大、进化速度最快的转录因子家族”,杨鹏介绍,作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高表达的转录因子家族,锌指蛋白在胚胎细胞全能性向多能性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等研究尚处空白状态。项目拟着眼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利用自开发的锌指蛋白及逆转座子对应网络数据库分析,结合基因编辑系统及单/微量细胞组学技术,鉴定标志细胞全能性、多能性的逆转座子及对应的关键锌指蛋白,研究其在细胞全能性向多能性转变过程中转录调控与表观调控的分子机理。同时,探索关键锌指蛋白与印迹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及其通过协同作用对染色质三维结构的影响。杨鹏说,研究将揭示锌指蛋白在干细胞命运转变和发育潜能动态变化中的作用,为早期胚胎发育中细胞命运决定及多能性动态转变等相关研究提供线索。
“胎儿也是人,患病的胎儿也是病人。”段涛介绍,胎儿医学已有近30 年的发展历程。严重的胎儿疾病导致出生缺陷和不良围产结局,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本项目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包括如何实现早期宫内精准诊断及发现预测指标,如何实施有效的宫内干预,如何评估宫内干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联手华东、华北、东北、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的8 家“胎儿医学中心”,通过临床医学、影像学、医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团队的协同攻关,将建立基于中国人群数据的重大胎儿疾病的出生队列,在三种重大胎儿疾病的宫内精准诊断、严重程度分期分级、不良围产结局预测及胎儿镜干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最终将提出胎儿疾病“宫内精准诊断-胎儿疾病严重程度分期分级及不良围产结局预测-可能的宫内干预及其安全性有效性评估”的完整临床诊治路径,并实现推广应用。
靳令经的项目针对记忆和运动障碍的现状,拟建立简便易行的筛查手段、早期干预策略、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及特异性康复方案。研究目标是建立互动式慢病管理平台,构建以居家医疗和康复为主的医体结合全程管理模式,研发出多模态人机对话训练、创新型太极拳、镜像反馈运动控制训练等康复方案并推广;建立门诊规范化操作流程,建立基于循证导向、系统评价及精细分型的记忆与运动障碍的三级联动诊疗模式;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及肌张力障碍等代表性疾病的预警-诊断-治疗-康复方案并推广。据悉,该团队已筛选出AD 相关13 种可调控危险因素、23 种保护因素;发现系列AD、PD新型候选诊断标志物及潜在干预靶点;优化运动障碍肉毒毒素精准干预技术。团队已在45 个社区建立医体结合模式,建立了多模态人机对话训练、创新型太极拳及镜像反馈运动控制训练等专病康复方案。
李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项目将利用物联网医疗条件,建立一套更高效、便捷的慢阻肺防治与呼吸健康管理体系。具体内容包括构建慢阻肺早期筛查、分级诊疗、动态追踪及自主康复管理的全程研究模型并通过智能化诊疗设备和系统开展慢阻肺早期筛查、临床分型和早期干预临床研究;建立基于慢阻肺临床防治及全程化管理研究模型的物联网医学技术体系,研发智能化早期筛查与识别的设备;研发智能化可穿戴设备、终端及无创机械通气系统;基于物联网医学技术体系开展慢阻肺严重程度分级、分级诊疗干预、动态追踪评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慢阻肺临床诊疗与全程化管理模式的推广和验证。李强表示,最终将开发出5-6 项适用于慢阻肺防控的智能化关键技术与设备;建立1-2 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慢阻肺防控及呼吸健康管理的物联网医学技术体系,在我国不同地区的 100 家以上医疗机构进行推广与应用。(程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