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医学生调研上海市城镇社区康复状况

来源:校团委   时间:2015-08-14  浏览:

      这个夏天,我校“给健康第二次机会——上海市城镇社区康复现况调研及新模式探索”实践队伍带着“济城市人,城市健康”的嘱托,走进了上海市大大小小的社区街道,对上海市城镇社区康复现况展开调研,并展开了新模式的思考和探索。

      作为医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让该团队在看待中国老龄化、残疾人康复治疗等等社会问题上,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深深的忧虑。如何能够帮助残疾人、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等需要康复的群体更好的恢复健康是他们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两次社会实践,该团队走访和调研上海市多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有了直接接触和更深的了解。

      团队的成员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了一家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康复医师、社区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他们了解到很多残疾人和老年慢性病人从医院回到社区后,还需要社区治疗站继续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和康复治疗。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康复服务的需求也是不断扩大。康复的意义在于恢复患者做人的基本权利,对于那些长期忍受病痛,同时渴望拥有健康身体的患者来说,健康不光是指身体的康复,更是心灵的康复。据该团队介绍,在与康复医师的交流中,他们不仅了解到康复工作的重要性,也了解到许多目前康复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在采访中一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医师兼康复治疗师诚恳的告诉他们:“你们提出的问题有许多也是我们康复医师的疑惑所在,希望你们能够通过实践调查和研究能找到答案。”采访结束后,许多康复医师也对他们给予了鼓励和支持。不仅如此,该团队还前往位于松江区的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那里康复医疗的专业化水平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44 

     现场调研,用心关注,一个个问题渐渐清晰起来。“相比于综合医院及康复医院的康复医疗,社区康复具有低投入、广覆盖、可及性强的特点,能降低社会家庭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负担,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的老师这样解释到。社区康复作为社区发展计划的一项康复策略,可有效提高社区残疾人的生存质量,但让人深深忧虑的是,社区康复发展尚存在宣传力度不大,社区康复概念模糊,经费投入不足,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康复设备缺乏等问题,严重制约社区康复的发展。不仅如此,社区现有的全科医师康复知识不够,缺少康复治疗经验,社区康复开展不理想,远远不能满足社区残疾人多样化的康复需求。这个领域非常需要大家更多得去关注。

      号脉准确,找准症结,接下来就是对症开药方。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与思考,一个个好点子在同学们的脑中不断涌现。“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希望打造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结合家庭康复和康复中心为辅助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社区康复队伍建设,加强多部门合作,还可以进行多媒体开发。”

      最后,该团队的负责人分享到“作为新时代的医学人才,我们有我们的期待和关心,我们面对的不仅是诊治的在生死线上的病人,还有那些在我们身边的,社区中的需要康复治疗的人们,这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我们希望在不断地调研和探索中,能更好更实际的帮助社区康复事业发展,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也为残疾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推进我国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