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17日,2014年高校科学营-同济大学分营环境学科专场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举行。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同济大学分营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发起并指导,同济大学承办,其中“环境科学”学科专场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今年,来自香港的20名以及安徽的10名中学生,共30名青少年学员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环境学科交流活动。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人为大家介绍了学院的历史和概况。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学长学姐为营员们作了关于水净化的小实验并生动讲解了其中的科学奥秘。在学院本科生志愿者带领下,科学营营员们参观了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的老师们为小学员分组进行详细的讲解,实验室中的各种高科技仪器让营员们连连惊叹。在听取实验室老师的介绍过程中,营员们积极提问,对各种精密仪器表示出好奇。
在环境科学领域探索型课题研究报告会上,2011级王丝可等多位同学带来他们的科技探索创新课题,包括了饮用水净化、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多个领域,共5个课题。2011级的同学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们的科学探索经历,展现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参与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的风采和成果,并与营员们分享了他们的收获和心得。
教授讲坛上,张永吉和孟祥周依次为营员们带来了题目为《我们的自来水从哪里来》和《南极探险与科考》的精彩报告,营员们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更是有多名营员积极主动向老师询问各种环境领域科技问题,纷纷表示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与环境领域的教授进行深入交流。在志愿者们的指导下,营员们在明净楼大厅开展了“超级水管工”动手实践活动。来自安徽和香港的同学混合组成5队,使用报纸、矿泉水瓶、水管、胶带等材料制作模拟水处理过程中的运水装置,通过2分钟内流量的多少来决定胜负。营员们各司所长,5组队伍对运水问题提出了四种不同的解法,其创新能力让老师和志愿者们赞叹不已。
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营员们获得了丰富的环境科学知识,建立了环境保护与治理意识,锻炼了合作与动手能力,同时也收获了珍贵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