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下午,校关工委在外国语学院举行“中国梦”主题系列交流座谈会。围绕“我与中国梦”主题,关工委老师与来自各学院的45名学生党、团员骨干进行交流座谈,共同学习贯彻党的18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

外国语学院李立贵老师以上海召开的中国梦国际研讨会为例,谈了对中国梦的看法,希望同学们要将国家梦、民族梦与个人梦结合起来,以李国豪老校长为榜样,秉承同舟共济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校关工委报告团耿忠平、欧阳杰老师分别以“中国梦与上海自贸区”和“学习三中全会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做奉献”为题,作了学习党的18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的主旨发言。分别从背景、意义、总目标三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个人成长经历,阐述了自己的“追梦之旅”,希望同学们奋发有为,学有所成。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赵思嘉以“我的中国梦”为题发言,认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大二学生陈曦、钟江峰表示:国家、民族和个人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利益紧密相连。中国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人民。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深化改革,是一把“金鈅匙”。作为当代大学生,一要把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提高自身素养。二要坚持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锻炼实践能力相结合。三要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才能实现梦想。汽车学院项李渊、戴宁宁认为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每个人的力量,中国梦凝聚亿万人民的梦想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每个大学生肩负的使命。经济与管理学院李思琪、海洋学院马驰认为,中国梦与美国梦既有相通之处,又有独特之处,大学生应该适应时代,敢于担当,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确定奋斗方向;通过自己的勤奋,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甘于奉献。医学院周念宇,人文学院王珊珊、丁楠,外语学院詹露、陈璇、王敏等同学认为通过师生面对面交流平台,听了老师与同学们从各个角度的分析,对中国梦的涵意更加清晰,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坚定了信念,增强了信心,切实感受到“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人的目标,用个人梦想,决心通过实干托起“中国梦”。
校关工委陈立丰教授在总结发言时,以自身的经历,回顾了以往岁月如何克服诸多困难,坚定信仰,坚持努力学习,以顽强的意志与疾病作斗争,坚持工作的历程,并对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