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随手扔掉的废纸不是废弃物,而是一种可再生利用的资源。在9月19日于我校四平路校区举行的“中国好作业”展示交流活动上,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张达丰等同学共同完成的“世上无难事,‘纸’怕有心人——纸质资源回收利用与再生纸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实践项目,荣获“中国好作业”金奖。而这道“好作业”的出题导师,正是我校校长裴钢院士。当天,裴钢校长出席好作业展示交流活动,并对这份“好作业”进行现场点评。

今年5月,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中学生报共同启动“中国好作业”征集公益活动,我校裴钢校长受邀作为导师,欣然为广大学子出了这样一道社会实践类“好作业”:对某种可回收资源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可重用资源和可回收再利用资源的循环使用情况,撰写调研报告,提出改进建议,比如教科书的重用,金属、玻璃、纸张的回收再利用;或对家里使用的某种能源、消耗的物品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循环利用,尽可能降低单位消耗。
裴钢校长在这道作业的“布置理由”中这样写道:“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是全世界面临的难题,亟需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济大学致力于培养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贡献的人才,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并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对资源循环利用情况,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改进建议,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有助于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进而促使孩子树立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贡献的远大理想。”
当时,我校环境学院张达丰等9位同学正计划利用暑期时间,对纸质资源的回收利用与再生纸使用情况进行调研,这一想法与裴校长布置的这道作业完全契合。冒着高温酷暑,这几位同学实地走访同济大学印刷厂和杭州富伦造纸厂,分别了解纸张选择和使用情况,以及再生纸生产过程。随后又在网上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再生纸的使用情况及看法。同学们发现,当前作为“低能耗、轻污染”环保型用纸的再生纸之所以普及程度不高,有多方面原因:一是社会对再生纸认知了解程度不高,对它不认可;二是国内再生纸质量不高,制作成本不低;三是废纸回收率低。

张达丰等同学还利用身边简单的材料,尝试制作再生纸。带着自己做出的再生纸,他们还来到社区,向居民宣讲节约用纸,倡导他们多使用再生纸。基于这些调研成果,几位同学对如何提高再生纸的利用率积极建言:提升公众节约用纸和纸张回收意识;设置专门的废纸回收箱,完善现有废纸回收体系;企业优化生产,提高再生纸产品质量;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再生纸普及。
最终,这份作业从数千份作业中胜出,张达丰成为“中国好作业”十名金奖获得者之一。在当天的展示交流活动上,张达丰作为金奖得主代表,介绍了作业完成过程,并大声呼吁:“让我们将手中的废纸变成一种资源!让我们节约用纸,使用再生纸!”
“中国需要好声音,中国更需要好作业,中国需要好接班人!”在9月19日“中国好作业”展示交流活动上,裴钢校长表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应该成为所有大学、中学、小学共同努力的方向。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中小学抓起,从娃娃抓起。张达丰等同学关注纸张循环利用,不仅深入废纸回收生产一线,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一次非常好的实践。他希望几位同学先从同济大学校园做起,在校内开展废纸回收。
我校党委宣传部还荣获“中国好作业”活动“优秀组织奖”。
相关视频新闻链接:http://news.tongji.edu.cn/catv/player.asp?id=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