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公布了2010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名单,我校共有27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入选,其中:16篇博士学位论文,11篇硕士学位论文。 获奖名单如下:
序号 |
作者姓名 |
指导教师 |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
论文题目 |
学位 |
1 |
刘明贤 |
甘礼华 |
化学(物理化学) |
碳泡沫的制备方法及结构控制研究 |
博士 |
2 |
陈 捷 |
常 青 |
建筑学(建筑历史与理论) |
五台山传统匠作--佛寺造像研究 |
博士 |
3 |
谢 旭 |
戴复东 |
建筑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现代仿生建筑发展趋势的研究 |
博士 |
4 |
王 伟 |
吴志强 |
建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集合能效研究 |
博士 |
5 |
张 艳 |
赵 民 |
建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的实践及转型——政策视角的研究 |
博士 |
6 |
钮心毅 |
宋小冬 |
建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土地使用规划支持系统研究 |
博士 |
7 |
吕玺琳 |
黄茂松 |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 |
岩土材料应变局部化理论预测及数值模拟 |
博士 |
8 |
彭立才 |
朱合华 |
土木工程(结构工程) |
珠海海积软土及剪切带宏微观特性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 |
博士 |
9 |
王卫永 |
李国强 |
土木工程(结构工程) |
地震下钢柱上防火涂料破坏机理及破损对抗火性能的影响 |
博士 |
10 |
王培军 |
李国强 |
土木工程(结构工程) |
约束钢柱抗火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 |
博士 |
11 |
范文亮 |
李 杰 |
土木工程(结构工程) |
基于非线性发展过程的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 |
博士 |
12 |
崔振东 |
唐益群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 |
软土地区密集高层建筑群引起地面沉降研究 |
博士 |
13 |
庄 丽 |
周顺华 |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散粒体的加卸载与应力释放特性 |
博士 |
14 |
张天然 |
杨东援 |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基于交通网络均衡理论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评价研究 |
博士 |
15 |
张后虎 |
何品晶 |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生活垃圾填埋场覆土、渗滤液和填埋垃圾交互作用下温室气体释放的时空变化特征 |
博士 |
16 |
张志强 |
夏四清 |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两种环境生物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微生物絮凝剂和电导型生物传感器 |
博士 |
17 |
马亚军 |
孙继涛 |
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
一般时间尺度上脉冲系统稳定性分析 |
硕士 |
18 |
刘 欣 |
黄文旵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 |
治疗骨髓炎的硼酸盐玻璃药物载体的研究 |
硕士 |
19 |
秦玉洁 |
浦鸿汀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 |
苯乙烯基膦酸类聚合物质子导电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
硕士 |
20 |
张 雄 |
浦鸿汀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 |
二氧化硅/尖晶石型铁氧体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 |
硕士 |
21 |
李 岳 |
李 斌 |
建筑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快速城市化所引起的生活环境转换研究 --以苏州市H小区为例 |
硕士 |
22 |
沈丹凤 |
耿慧志 |
建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上海市外来人口的空间特征和影响机制 |
硕士 |
23 |
陈晓勤 |
孙施文 |
建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上海社会保障性住房规划研究 |
硕士 |
24 |
王全胜 |
艾智勇 |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 |
柱坐标系下饱和成层横观各向同性地基与结构共同作用研究 |
硕士 |
25 |
吴 超 |
艾智勇 |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 |
井点抽水条件下饱和层状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
硕士 |
26 |
周子舟 |
黄 雨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 |
大面积吹填场地浅层及深层地基处理的试验及数值模拟 |
硕士 |
27 |
赵 靖 |
杨晓光 |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考虑上下游影响的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 |
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