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至7日,中德学院第35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副校长吴志强出席会议,并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中德学部项目专员、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前秘书长Christian Bode及来自德国合作伙伴大学的专业协调员们就同济大学对德合作交流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对话。

吴志强充分肯定了中德学院机械专业和电信专业搬迁嘉定后与相关学科融合做出的积极努力,鼓励学院担负更多对德经济、企业及学术界的合作重任。他特别强调:中德学术交流己开辟了中德学术交流的双行道,留学模式已从过去的中国学生单向赴德学习,转变为越来越多的德国学生来华学习的双向交流。在此变化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德学院的作用,契合同济大学发展战略是学院面临的重要机遇。Bode表示,德方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推动中德合作,不仅限于机械工程、汽车、电子工程等方面的合作。吴志强表示,同济大学对德合作领域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人文学科的合作大有可为。尤其是在国家治理、法制建设等方面,中德两国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创造双方共赢的局面。
会议期间,中德学院负责人向合作伙伴大学汇报了学院年度工作。与会人员就学生培养、基金教席管理、基金教席教授的聘任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参与学校学科建设,充分发挥中德合作的资源优势,更好地参与学校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吴志强特别强调了引入竞争机制,吸引优秀中外教授任教对于国际合作办学的重要性,这对于落实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参与学校的学科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据悉,在中德学院和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共同引进德国卡尔斯鲁尔大学机械系主任Jürgen Fleischer 教授之后,近期又全职引进德国汉堡大学Ralph Kattenbach教授作为同济大学外国青年教授来院任教。学院每年招收百余名中国硕士生,近二百名德国交换生。明年学院还将迎来第一批波鸿鲁尔大学的留学生,在机械学科开始双学位联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