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话数字创意前沿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8-09-22  浏览: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正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新兴产业也是中国的国家重点战略。作为2018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会同科学技术部、商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部门共同举办的2018年“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9月19日至20日在沪举行,其中同济大学承办的两分会——“数字创意技术与产业分会”“绿色低碳技术与产业分会”9月20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数字创意技术与产业”分论坛,以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引发深刻变革为背景,应对当下数字创意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机遇,邀请全球1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与著名企业家,从不同视角探索、交流人工智能背景下创新与新兴产业、数字技术突破与创意设计服务交叉、融合等数字创意领域最新前沿成果,引领新供给、新消费,探索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多维发展道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副校长吴志强到会致辞。他表示,这个论坛是一个高端的平台,各位主讲嘉宾都是全球顶级的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我们非常有幸能享受到这样的学术盛宴。数字创意产业前景无限广阔,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聆听这些报告,积极思考,想想自己未来该如何助力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     

吴志强副校长致辞

      大数据中的“时间信息”,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这一点尚未引起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重视。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讲座教授、数据科学学院讲座教授祝建华在题为《时间信息挖掘在创意产业中的应用》的报告中指出,从互联网到移动网到物联网,各种大数据都含有一种共同的信息:时间标签。时间有时点、时长、时序、时频,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数据,对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挖掘大数据的时间信息,对与多源数据的整合、用户特征的刻画、事件演化的预测等应用领域,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德国特罗辛根音乐学院副院长Wolfgang Wagenhauser作了题为《设计思维:节奏与时间》的报告,他指出,我们都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如果想真正得到创新,我们不仅需要进行逻辑层面的思考,还需要像莫扎特一样的灵感甚至幻想。他认为,并非每一种创新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步,一个新的发明,需要同时关注它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要和现实结合起来,要认识到“时间周期”的问题,要把握好“节奏”。
      遥控器、电视字幕这些原本为残障、听障人士所做的设计,最终让普通人受益。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董华教授在题为《包容性设计与创新》的报告中指出,社会发展对平等、和谐强调得越多,包容性设计和创新就显得越发重要。包容性设计是要在最大程度上服务于多样化的人群和情境,最大程度地包容设计所希望达到的人群和情境。基于特定人群或使用情境的设计可以启发创新,帮助新技术造福于社会,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给墨尔本街道的每棵树都设立一个邮箱地址,如果某棵树倒了,就可以给这棵树发电子邮件,这样就可以收集到数据,居民就可以感受到树的感受,从而开始关注、关心城市的树木和森林。墨尔本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Scott Mc Quire在题为《从智慧城市到交往城市——城市数字基础设施与文化创新》的报告中分享了这一城市数字媒体的实践项目。他表示,一个真正的智慧城市,居民与城市之间是有沟通、有反馈的。只有更好地整合数字媒体的创新和文化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建设智慧城市。
       数字创意技术给城市文化带来了什么变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旦在题为《“数字”与“创意”:运作构造型的城市文化形态》的报告中指出,数字创意,带来的并非只是一个手段、工具的变化,也带来了传播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变化。数字创意,带来了新的城市文化特征。作为设计者,要考虑如何在设计创造中,通过数字创意提供给人们一种新的生活。要通过我们与技术的共同生存,来追求我们人类更加美好的生活。
      如何做好面向未来的设计?上海世博会巴西馆总设计师、中巴友好协会副会长Fernando Branda教授在题为《卓越设计,品质生活》的报告中,分享了面向未来设计的五大理念,即可连接性理念、通用性理论、可持续理念、身份理念、人文理念。在谈到“身份理念”时,他指出,只有你意识到自己的身份,你才能做出独一无二、不被世界淘汰的设计。中国设计师要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找到更加中国的设计。他还强调,做设计不要忽略人们的情感记忆,只有情感记忆才能给人们带来归属感,才能带来更加和谐的社会。
      巴黎科学研究院Christophe Leclercq研究员在题为《数据景观:挖掘复杂性的工具》的报告中,分享了他所在实验室所做的艺术与科技实验的数据景观。这些数据场景都是定制的网站,由一系列要导航的交互式页面组成,允许用户同时跟踪自己的源并查看同一数据的聚合视图。他表示,数据和工具是在科学技术以及人文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使我们重新思考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文化产业,是否也需要一个银行?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黄昇民教授的报告分享了他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内容银行”的理论与实践。他表示,内容银行是指为媒体内容提供存储、展示、搜索、分析、评估、衍生、竞价、交易、管理、投融资等全功能服务的平台,加速内容交易、流通、自主增值,推动内容产业升级。他指出,数字创意产业是上海市的支柱产业,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内容银行可成为上海数字创意产业的智慧引擎。上海可立足上海、面向全球的文化创意产品,构建文化创意内容银行,即创意产品的交易平台。
      新媒体时代的城市公共实践能带来什么价值?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孙玮的报告题目是《身体多重性与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她说,移动网络、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的身体发生革命性变化,脱离肉身的虚拟身体作为实践主体,越来越多地活跃在各个领域的社会活动中。她以思南读书会、朗读亭等为例指出,公共阅读创造了一些新型的社会关系,我们应该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创造中国城市新的社会关系、创造新的城市生活的公共价值。
      我校设计创意学院Kostas Terzidis教授在题为《排列设计》的报告中介绍了智能建模过程。他表示,电脑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我们人类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利用自己有想法这一优势,在对计算机的使用上要能够发挥它最大的潜力。
      打造“无现金城市”,需要借力“设计”。蚂蚁金服设计总监梁山鹰在题为《设计无现金城市》的报告中说,十多年来,中国一直走在电子商务的高速路上,但人们仍然生活在线下世界。他们每天都去购物中心、杂货店、剧院、餐馆等。互联网是否改变了他们的离线体验和支付方式?蚂蚁金融公司和Alipay正在把中国的数百个城市转移到无现金的城市。他表示,“设计”在为每个人提供更平等的机会、改善中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主讲嘉宾合影1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