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轨道交通让生活更便利。伴随着世博会华彩序幕的拉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越来越为全球所关注。5月18日,由我校《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上海)轨道交通国际论坛暨《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年会,在上海东锦江索菲特大酒店开幕。
来自法国、德国、日本、中国台北以及国内轨道交通研究、运营领域的政府、高校、企业代表近3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目前深受瞩目的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突发事件防范、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与标准化、地区性城际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建设、地区性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等主题展开为期三天的交流与探讨。
前建设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干峙,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地铁之父刘建航,我校党委书记周家伦,世博局交通部部长周准,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副总裁顾伟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汪泓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会议由我校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社长、主编孙章主持。
周家伦在致辞中感谢与会各方对同济大学的支持,他说,同济大学轨道交通学科创建比较早,有多年的学科学术积累。2009年承担了科技部的国家支撑计划“轨道交通综合试验系统”平台建设项目,是国内目前唯一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系统”。今年1月同济大学与铁道部签署了2010年科研合作协议,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共建了实践教学基地,参与了国家及省市轨道交通领域诸多项目。同济大学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创建“大交通”学科,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家公开出版的科技期刊,成为支持学校、政府、企业等专业人士沟通的桥梁。
会上,周干峙院士作了题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运营安全》的报告,他认为,轨道交通安全运营要从源头抓起,地铁本身由于技术条件复杂,较之地面工程更容易出现问题。首先就是要稳妥决策,对地铁线的标准、配套要有科学判断;前期的工作包括工程地质勘探、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施工队伍的上岗培训要做到位,不可急于求成;线路的方案要合理,车型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还要在公交与市际交通之间形成综合系统;枢纽站点要预留,便于换乘;疏散和消防设施也要到位;信息化管理和监测系统不可或缺。这一切都是打造“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轨道交通必要的条件。
孙章教授从运营安全与风险管理、接触网架空式还是接触轨式的选择、线性电机牵引系统节能与否、4G背景下CBTC与网络安全、远郊线与城际线的牵引供电制式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
与会代表还就各国各地区的轨道交通项目实践展开广泛探讨和研究,本次论坛成为促进轨道交通领域国际交流与经验汲取的平台。据悉,本次论坛得到了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上海铁路局、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