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杜欢政教授为同济学子主讲“生态发展的中国道路”。这也是我校公选课《中国道路》本学期的最后一讲。此前,已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占才、杨小勇、张劲、郭强、丁晓强等多位教授分别主讲“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政治发展的中国道路”“社会治理的中国道路”“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共享发展的中国道路”等这门课程几部分的重要内容。
《中国道路》公共选修课是在原《中国道路•名师讲坛》基础上,在这个学期推出的“中国系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选修课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基于“问题导向型主体性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向专业学习延伸,旨在主要以大家风范、学科前沿的视角,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阐释中国道路。每双周三晚10至12节在四平路校区上课,分7个专题进行讲授,共21学时,计1个学分。
作为同济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又一创新和探索,《中国道路•名师讲坛》依托同济大学校内外各学科知名专家学者,让在专业领域各有深厚建树的一批著名学者进入同济思政课课堂,把思政工作与学科前沿相结合,让思政课堂展现出新意,更有学术味、也更好听了。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教授、著名城镇遗产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吴志强教授、中国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叶小文教授等,曾为同济学子分别详解海洋科技强国、中国历史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对汶川灾后重建规划的思考及中国的新城镇建设等重要专题,从不同的专业视角阐释“中国道路”,受到学子欢迎。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表示,《中国道路》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与进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四个“自信”,成为新时代有为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下学期《中国道路》选修课将继续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授,欢迎同学们踊跃选课。
授课教授简介:
李占才,男,1949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有:现当代中国国情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研究等。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出版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近百篇。
杨小勇,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价值问题、国有资本流失问题、西部大开发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科技创新问题、货币需求问题、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等,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课题12项,获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2项。
张劲,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课题和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出版专著《中流砥柱——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研究》等,在各种学术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优秀教师奖等省市和学校的奖励及荣誉十余次。
郭强,1965年9月生,河南虞城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根理论的首创者,主要研究知识行动论、社会发展论等,现任同济大学文科办公室副主任。出版主要著作有《现代知识社会学》等知识研究系列;《节约型社会》等社会发展系列;《灾害大百科》(总主编)等灾害研究系列。先后在《社会学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开展“全国公众节电调查”、“苏南百村万户调查”等各类社会调查50余项。
丁晓强,男,1960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主持多项国家级、市级重点课题,出版《五四与现代中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等著作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杜欢政,男,浙江东阳人,环境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主持十余项国家级课题及十多项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60余篇,获4项省部级以上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