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搭建交流平台 助力学子成才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4-05-07  浏览:

       “这个APP开发后,有没有一支固定的团队继续维护和推动呢?”
      “这个APP分几个板块?包含哪些内容?对此你们是否已经有了初步构想呢?”
      “能否让这一APP更好地体现我们经管学院的特色?”
      4月15日下午,在云通楼的一个会议室里,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院长见面会”正在如期举行,来自学院各年级的同学们围绕着设计研发经管学院中英文APP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看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听着一个个热情洋溢的建议,院长霍佳震露出会心的笑容:同学们在“院长见面会”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正是自己所期望见到的,也是学院搭建这一平台的初衷。

同济深呼吸系列报道之一


      答疑解惑
      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
      三年前,经管学院“院长见面会”作为学院“新思维论坛”学术系列活动的一部分,首次出现在经管学院师生的学习生活中。
      2011年4月1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活动——“我们的经管院,我们的精神家园——对话霍佳震院长”吸引了众多经管学院学生参加。其时同学们以访谈的方式与院长进行对话,焦点集中在大家普遍关注的学习、就业、生活问题上,霍院长都一一耐心讲解。
      “为何有千年大学,而少有千年企业呢?”来自企业管理班的同学抛出这样一个问题。霍佳震当即就大学和企业的性质进行了区分:前者是非盈利性而后者是盈利性的。进而就这两者各自的特色进行了比较阐述,给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2013年起,“院长见面会”活动实现了常态化,成为定期开展的学院活动,每月在四平路校区或嘉定校区举行一次。
      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济与管理学院逐步形成“创新、育人、服务”的宗旨和“国际化、研究型”的目标。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学院的重要特色和优势之一,在接受新浪采访时,霍佳震就曾经表示,学院将以“更大的力度来支持我们的学生到海外去看一看”。因此,对外科研合作、学生互换等也成为同学们关心的话题。
      2013年10月22日这天开展的“院长见面会”颇具学院特色,连学院的外事办主任也一起加入,就留学方面的心得经验与同学们进行了座谈交流。
      曾经赴法、德、美和台湾等地交流学习的学生代表,就对口交流学校的课程设置安排、学术研究氛围,以及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与大家做了分享。霍佳震向同学们介绍了学院目前在留学交流方面的战略地位,希望更多的同学参与学院的国际交流项目。他表示,学院将与更多国外优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同学们提供丰富且优秀的留学资源。
      在促进常态化横向交流的同时,学院还发掘了纵向交流平台。2013年12月14日,“往届学生骨干回母校共聚”活动在云通楼热闹举行。
      活动中,来自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上海大众、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新城地产、平安集团的昔日学生干部们分享了自己成长的故事。作为曾经的同济经管学子,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深情感谢学院提供了良好的成才平台,同时建议学院搭建更畅通的校友交流平台,为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提供更多的点对点实习机会。
      大家提出的每一条意见和建议,院领导都悉数听取。霍佳震更表示,希望通过更广泛的学生平台,听取到更多的声音,让学生直接与学院领导沟通,真正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建言献策
      为学院发展凝聚众智
      一次次的互动交流,让经管学子收获了与师长的友谊,也收获了成长。如今的交流会上,不再是学生问院长答的单向沟通,霍佳震院长鼓励同学们发表自己对学院发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见,让同学们参与到学院的治理与建设之中,搭建起彼此沟通的桥梁。
      在一次“院长见面会”中,本科团学联主席汇报了参加浦江志愿者的情况,留学生代表提出希望开展更多的中外学生交流活动,各年级的学生代表们围绕着教学管理、选课、导师制、师生联系、海外交流等方面畅谈了各自的想法。看见同学们表达出对学院强烈的责任感,院领导们表示敬佩和欣慰,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一起探讨学院治理的良策。霍佳震还当场表示,学院将搭建多层次的师生交流平台,除专门的学生工作部门与辅导员外,学生代表还应参与学院的院务会、全院大会等重要会议。
      4月15日的交流会上,善于思考的年轻学子们再一次大胆展现出与学院同心协力的主人翁精神。

2014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院长见面会。”来自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曹昭表示,第一次参加时他刚入学不久,认为经管学院虽然实现了国际化,但还仅仅流于形式,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分开上课,没有太多的交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当时我提出,可否让中外学生一起上课,一起活动,而这次APP的提议,有助于实现我这一设想。”曹昭第二次参加见面会时,提出能否建立一个平台让各个班级增强交流,“而今天会议上提出建立学生干部联盟,又让我实现了一个愿望。”为此他由衷感谢学院对学生给予学习生活上的关怀。
      在这第三次会议上,曹昭又带来了什么提议呢?他畅谈了对同济经管生源和课程的观察,通过对国内商学院的研究和分析,初步将商学院分为四类并加以阐述,大胆提出对同济经管发展模式的构想,提出引进国际上的知名学者,打造同济经管品牌等设想。
      “你的想法很全面,希望你能好好学习,做好科研,将来可以回到学院做贡献。”霍佳震以亲切的言语表达了对这名同学的肯定和鼓励,继而对国内商学院的发展状况和同济经管的历史和现状加以详细阐释。
      “同济经管是靠一代代人的努力发展强大起来的,”霍佳震激励同学们在目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要有充分的自信,“今天我们开展这样的交流,就是希望将来大家可以与其它名校的学子同场竞技。我们相信,从同济经管走出去的同学们,成就不输于人。”
      指导创新
      照亮卓越梦想的舞台
      时至今日,同学们所展现出来的活跃思维和热情劲头,让人着实惊喜。在前几次的交流会上,同学们提出建立不同学生群体交流的平台——学生交流工作室,并打造一个促进交流的手机软件“经管APP”。在这次交流会上,主导这一方案的孙媛、陈昱伶等同学,为大家阐述了经过调研、讨论后对这一APP的具体构想:功能设置、管理工作、线下活动、英文版设想等等。在场的同学当即对这一方案进行质疑、讨论、提议、辩论,院领导再做进一步的政策解答。
      “首先做好信息推送,其内容包括学院新闻、国际交流活动、学生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其次是做好学生交流的BBS平台,让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做活动或开发项目。”由同学们自己提出来的想法,在讨论中不断完善,最终方案落地,付诸实施。霍佳震也表示,对于同学们提议需要一个固定的办公地点,即学生交流工作室来组织不同学生群体开展交流活动,学院会大力支持并提供空间。
      “每一年学院有很多国际交流的机会,包括港台交流。我也报名了其中的交流项目,但我想请问一下院长:我们出去交流的目的是什么?”工程管理专业的刘震寰表示,他看见交流回来的同学做了小册子、视频等,如果仅此而已,可能没有到达学院让大家出去交流的目的,“学院提供这么好的交流机会,到底希望我们给学院带来什么呢?”
      “我们不是希望你们给学院带来什么,资助你们出去交流,并不希望你们回报学院。”霍佳震郑重表示,“我个人认为,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看得越多,将来事业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为此他希望同学们走出去后不要死读书,要去观察世界,观察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看世界与看书本是两回事。”霍佳震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们怀着爱国主义精神,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去看世界,回来后进行对比,进行认真思考,想一想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为自己做些什么。经过一番的游历,你对人生的态度可能会从此不同。这就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院长的一席话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