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章小清课题组首次揭示针对酸碱度改变的全新细胞反应机制

来源:医学院   时间:2017-07-05  浏览:

     生物体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细胞内外环境中,譬如温度、细胞内外酸碱度及渗透压等。因此,所有生物体都需要感受这些不断变化的内外界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以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我校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章小清团队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偶然发现,位于经典BMP信号通路下游的转录因子Smad5可以感受温度、胞外酸碱度及渗透压的变化。高温、胞外酸化及低渗条件会促使Smad5在细胞核内聚集;而在低温、胞外碱化及高渗条件下,Smad5会迅速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进一步研究发现,温度、胞外酸碱度及渗透压都可以引起细胞内酸碱度的改变,Smad5可以迅速感受细胞内酸碱度的变化进而引起其核浆分布的改变。另外,敲除Smad5会引起细胞内能量稳态的紊乱并干扰正常发育过程。Smad5可以与糖酵解第一个限速酶HK1结合,增强HK1的酶活性,加速糖酵解和后续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因此,Smad5可以迅速捕捉到胞内酸碱度的细微变化,通过核浆穿梭来调节细胞内能量稳态。

 

微信图片_20170705153446

图解:首次解析Smad5可以感受温度、胞外pH 及渗透压的变化并通过调整其出核速率决定核浆定位

    该项研究首次揭示了Smad5存在不依赖于传统BMP信号的一个全新重要功能,这也是第一个发现细胞是如何回应外界环境变化,并通过捕捉胞内酸碱度的变化以维持细胞内代谢稳态的重要细胞学事件。该研究可以增强我们对细胞内酸碱度和代谢稳态是如何建立及维持的理解,提高我们对细胞内酸碱度和代谢在胚胎发育中作用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的药物研发、细胞移植及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7月4日,章小清课题组以“Smad5 acts as an intracellular pHmessenger and maintains bioenergetic homeostasis”为题,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旗下《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该最新研究成果。章小清教授、刘玲研究员和诺华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向斌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论文的第一作者为章小清教授组的博士研究生房玉江。房玉江同学也是教育部学术新人奖的获得者,并代表中国研究生参加了2014年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本研究中,合作单位华东理工大学杨弋教授和赵玉政研究员,以及南通大学的金国华教授在细胞内pH测量和相关机制探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关研究得到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等项目的资助。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