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脑与脊髓创新研究中心成立暨干细胞与脑科学高峰论坛举行

来源: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时间:2017-05-16  浏览:

       5月13日,由医学院主办,附属同济医院承办的同济大学脑与脊髓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诺奖院士大师讲坛—干细胞与脑科学高峰论坛在逸夫楼举行。裴钢院士,常务副校长伍江,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处、医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德国生物化学家、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Thomas C.Südhof教授特邀出席。来自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中科院神经所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的神经、精神领域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会上,Thomas C. Südhof教授受聘为同济大学荣誉教授,同济大学脑与脊髓创新研究中心的特聘顾问证书。同济大学脑与脊髓创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伍江指出同济大学自从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在上海创办了“德文医学堂”至今,已经走过了110个年头,由于历史原因,同济人曾经与医学离别,但同济人的医学情结至深。历经百年沧桑,在新世纪之初,医学重新扎根于同济大学,在原铁道大学医学院基础上重建同济大学医学院,成为重点建设的学科,走上复兴之路。短短十六载,医学作为同济大学的重点建设和发展学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同济大学将进一步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争取更多的资源,来促进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希望所有同济人怀着“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推动同济医学的快速发展,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裴钢在致辞中感谢Thomas C.Südhof教授远道而来,受聘为同济大学脑与脊髓创新研究中心荣誉教授。同济医学在过去十年取得一定成绩,希望在座专家学者通过中心搭建的国际化研究平台,进行创新性研究,争取再创辉煌,并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鼓励在场的青年学者,经过学习和积累,今后成为国家建设的“脊梁骨”,同时指出中心今后工作将围绕“脑与脊髓”两个重点,致力于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

      目前在中国的13亿人口之中,约有五分之一患有抑郁症等慢性精神疾病,或者中风等神经损伤及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尽管目前有多种药物能够改善症状,但这些疾病的发生与恢复受到遗传、环境、神经再生、线粒体功能缺陷等多种因素影响,尚无逆转疾病发展的有效手段,给家庭、社会造成巨大精神和经济负担。附属同济医院长期以运动-神经-精神-康复作为重点建设学科群发展方向。在神经损伤领域,程黎明教授领衔在脊髓损伤与功能重建方面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在Cell、Nature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重要论文;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海舰、高亮团队在颅脑创伤及脑血管疾病方面已经形成特色;精神医学方面的吴文源、赵旭东教授及陆峥在精神疾病领域中的焦虑障碍、心境障碍、生理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诊治方面建立了完备的诊疗体系;神经内科学教授靳令经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领衔团队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同时聂志余、李刚、刘学源、申远、李云霞、黄东雅等教授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领域也获得多项国家级项目,该领域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等杂志,形成了突出的临床特色。
      同济大学脑与脊髓创新研究中心,将以同济医院作为主要依托,以神经损伤与修复、精神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为主要研究方向,聚集同济大学在神经科学领域的一大批国家级优秀科学家,同时引进及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转化医学人才,构建临床—基础紧密融合的联合研究团队,研究所采用临床PI+基础PI的团队建设方式,使临床与基础研究紧密结合,引导基础研究方向并促进研究成果快速临床转化。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