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我校主办国际钝体空气动力学及其应用大会

来源: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12-09-13  浏览:
      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主办的第七届国际钝体空气动力学及其应用大会9月2至6日在上海举行,来自21个国家或地区的227位代表注册参加了会议,其中国外代表135名。中国风工程委员会首席顾问、本次会议指导委员会主席项海帆院士,我校副校长伍江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会议包括旋涡脱落的物理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流体和固体的相互作用,桥梁、建筑、拉索和船舶的空气动力学问题等主题。五位著名风工程专家应邀作大会报告:来自澳大利亚莫纳西大学的侯瑞根教授作了题为“Bluff body vorticity generation and wake transitions”的旋涡基础研究大会报告;日本京都大学的松本胜教授作了题为“Flutter and its application - flutter mode and ship navigation”的大会报告;美国圣母大学的柯瑞姆教授作了题为“Wind induced effects on bluff bodies in turbulent flows: non-stationary, non-Gaussian and non-linear features”的大会报告;意大利米兰工业大学的戴安纳教授作了题为“Wind tunnel tests and numerical approach for long span bridges: the Messina Bridge”的大会报告;加拿大RWDI风工程咨询公司的谢霁明博士作了题为“Aerodynamic optimization in super-tall building designs”的大会报告。每个大会报告还邀请了一名主席和两名评论员,在报告后进行点评和讨论。
      会议论文集收录了来自全世界21个国家或地区的200篇学术论文,会上共有190篇论文进行了口头交流,涵盖了钝体空气动力学和风工程的方方面面,包括风环境、风特性、20多种结构空气动力学研究、风能等。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上海地面运载工具风洞中心和同济大学多功能地震模拟振动台。
      钝体空气动力学及其应用国际会议创办于1988年,每四年举办一次,在亚太地区、美洲地区和欧非地区轮流进行,是国际风工程协会旗下三大系列国际风工程会议之一。国际风工程协会成立于1963年,现有来自近百个国家或地区的会员。本届国际钝体空气动力学及其应用大会是我国承办的第一个国际风工程系列学术大会。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