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我校专家纵论都江堰、世博实践区规划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08-10-29  浏览:
      第五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10月26日落下帷幕,我校专家吴志强教授作的“都江堰重建规划——灾难后再现的永恒智慧”报告、唐子来教授作的“2010世博会最佳实践区——从创意到实践”报告成为此次论坛的两大亮点。两位专家纵论都江堰、世博实践区规划的报告思路清晰、充满激情,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在10月26日上午的报告中,吴志强首先讲述了在四川地震中的所见所闻,讲述了灾区古建筑岿然不动给自己的启示。他动情地说。“规划应回到百姓的生命安全、财产保护上”,“我们应该把中华智慧好好学下来,用起来,传下去。” 
      接着,吴志强详细介绍了都江堰规划的思路和指导思想。一体两翼:都江堰老城与生态绿化区、聚源新区共同组成“一体”,构成城镇都市发展带。沿龙门山脉边界的玉堂、中兴、青城山、大观共同构成旅游服务带,向西南延伸,形成“西翼”。蒲阳、胥家至彭州一线发展工业制造业,作为向东延伸的产业带,形成“东翼”。
      中心城区的规划结构呈“一核、三片、四心、八带”特点。“一核”指一个都市公园。都市公园位于都市旧城向南发展与生态走廊交叉点,这样既能限制旧城向外蔓延,又能成为向南发展聚源新区的空间联系点,是未来都江堰中心城区绿化的核心与一处特色公共空间。按照自然水体和生态廊道划定的线路,规划中都江堰中心城区分为旧城、聚源、玉堂“三片”区。“四心”指建设路以内旧城商业、城铁站商业核心和聚源新区公共活动中心,二环路行政文化中心。“这样下来,中心城区自然就被分成商业、服务业、旅游业等特色各异的8条发展带。” 吴志强介绍,大地震对都江堰造成巨大破坏,“但重建不是简单的再造,而是要彰显都江堰的城市特点,提升城市的品质。”
      “都江堰的灵魂是水,先有水的滋润,后有今天的都江堰。”我们规划复兴的都江堰立足创造性复兴,“承传中华智慧典范,创造城市经典。”吴志强强调。
      当天下午,唐子来的“2010 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从创意到实践”报告更是听者云集。唐子来从理念到具体规划,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揭密人类世博历史上的第一次尝试——城市最佳实践区五彩缤纷的菜单。沪上生态家、阿尔萨斯水幕太阳能墙面、法国Led照明系统、汉堡无水厕所、伦敦零能耗住宅、成都活水公园、埃及古城改造、日本屋顶改造……居住建筑、办公建筑、休闲建筑、公共建筑,全世界的智慧汇于一炉,来一次激情碰撞;模拟街区、展馆展示,加上创意灵妙的活水公园广场……最佳实践区的创意舞台宽阔而灵动。
      “最佳实践区现在开工了。”唐子来有些兴奋地告诉听众,“我们希望它能够成为上海世博会留给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留给世博历史的‘标志性建筑’。”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