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7-03-10  浏览:

      2017年3月3日至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首都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同济的委员、代表们积极参政议政,为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他们提出的“同济声音”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去年7月,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今年,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中组部等七部委提出要把这一文件精神真正落实到位,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高校院所进行改革试点,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
      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校长钟志华表示,这一改革实施后,项目承担单位拥有了更大自主权:除对项目核心指标进行变更外,项目承担单位可自主决定技术路线变更、项目组成员调整等事项;在财政科技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内,项目承担单位可自主调整经费用途。
      “放宽不等于放任,学校内部必须要建章立制,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规则设定一个框框,让科研经费真正用到科研工作中。”钟志华说,同济大学每年的纵向科研经费达20亿元,该管的管住,该放的放开,不仅可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和科研产出率,也让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大大提升。钟志华透露,这一改革方案即将上报国家有关部委,待批准方可实施。同济大学将根据科研人员的贡献度遴选学术带头人,在校内逐步推动改革。

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至今,我国“1+3+7”的自贸试验区试点新格局初步形成。而在整个过程之中,还存在着一些瓶颈需要突破。3月4日,《澎湃新闻》对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济大学原副校长郑惠强进行了专访。
“自贸试验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地区协调配合、全面推进。”郑惠强在今年全国两会提交的《自贸试验区制度的配套性和协调性有待加强》提案中写道。在他看来,自由贸易区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制度的配套性和协调性。“开放存在‘大门开、小门关’的现象。国家推出了新的开放政策,但行业规定、许可审批、配套措施等依旧维持不变,外资准入仍然存在准入门槛、许可审批或行政审批等障碍。”
为加强自贸试验区制度的配套性和协调性,郑惠强建议,加快国家层面对自贸试验区统一立法,抓紧制定《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法》,改变目前“逐项授权立法”的方式。他还提议研究建立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容错机制。此外,郑惠强还建议完善市场准入和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增强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牵头与协调作用,加大对自贸试验区改革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力度等。

      医疗卫生始终是党和人民群众极为关切的民生问题。受《健康时报》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同济大学原副校长葛均波参加了“2017代表委员话两会”节目的录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着力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面对目前医患关系脆弱的现状,葛均波强调,好医生首先要有“好手艺”,能治病,同时还要拥有一颗把病人当做亲人的“同理心”,关心病人,安抚病人,可能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医生培养方面,葛均波建议把人文关怀和理念融入到教学当中,同时鼓励学生尊重前辈但不迷信,才能有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葛均波今年会有诸多提案,其中一项是促进我国急救胸痛急救体系建议。胸痛中心作为创新的医疗急救模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急救时间,从而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提供最佳的救治,有效改善致残率、致死率,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