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同济大学土木垂域大模型研发与应用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来源:本科生院、土木工程学院   时间:2025-11-03  浏览: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名单,同济大学案例“面向‘师-机-生’协同共创的土木垂域大模型研发与应用”入选。该案例现已发布于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面向全国辐射。

教育部组织开展“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征集工作,旨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利用智能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

鉴于通用大语言模型在土木工程等专业领域存在学科逻辑、专业知识准确度、规范理解不足等瓶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师生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的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CivilGPT大模型。模型通过构建覆盖教材、规范、论文、试题等的专业数据集和包含55门核心课程的专业知识图谱,显著提升了大模型回答的专业性和准确率。

CivilGPT大模型面向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科研训练三大人才培养典型场景,开发了多个智能体和创新解决方案。

在学生端,训练开发了面向个性化学习的专业课程知识在线自测工具,建立了随学生学习过程演进的学习路径推荐智能体,可针对学生提问,通过图计算推理在图谱中找出知识学习路径,生成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提供全天候助学服务。

在教学端,基于专业知识图谱,开展课程知识点聚类、去重,以及基于学生习得规律的学习路径设计,在此基础上重构了土木工程知识链条和课程体系;面向项目制课程中的复杂工程应用场景,抽取相关知识形成个性化知识单元,为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提供支撑。

在科研训练方面,开发了规范智能顾问、文献解读助手、文本编辑神器等智能体,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补全和能力增强,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工程和科研实践需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

相关成果全面增强模型的专业能力和教育场景服务能力,提升了知识的系统性和易得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助力教学形态转变,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探索面向未来的“师—机—生”协同共创的知识生产新模式。以“三元协同,共创知识”为核心打造的“未来课堂”教学案例,先后在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国际工程教育发展会议上作了“未来课堂”展示。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