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联合主办第二届全国智能建造学术大会、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暨人才培养研讨会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时间:2023-12-19 浏览:
12月14日至18日,第二届全国智能建造学术大会(简称“学术大会”)、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暨人才培养研讨会(简称“人才培养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系列会议聚焦智能建造,以科教协同为特色,着眼于智能建造的未来发展、前沿革新以及人才培养策略,通过顶尖思想碰撞,汇聚学科、专业与行业智慧,支撑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从“建造大国”迈向“建造强国”的关键转变。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崔俊芝院士,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肖绪文院士,郑州大学王复明院士,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院士,深圳大学陈湘生院士,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吕西林院士、李杰院士、朱合华院士,西南交通大学何川院士,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曾滨院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李明安,同济大学副校长赵宪忠教授,教育部土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李国强教授,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颖等专家领导出席会议。
学术大会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指导,同济大学与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聚焦智能建造的前沿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创新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入探讨。来自全国各高校、企业智能建造领域的400余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智能建造领域的多项核心议题。在大会报告环节,包括5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10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报告。吴志强院士以《城市规划的智能生成》为题,探讨了智能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其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影响。王复明院士以《地下工程水灾害防治技术的发展与“工程医院”共享平台建设进展》为题,介绍了地下工程水灾害防治的最新技术和共享平台建设的进展。李杰院士以《智能建造与工程可靠性》为题,讨论了智能建造技术在提高工程结构可靠性方面的应用和前景。朱合华院士以《智慧基础设施数字底座及其应用》为题,展示了智慧基础设施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何川院士以《长大交通隧道钻爆法智能建造的关键技术与实现路径》为题,介绍了智能建造在突破传统钻爆法建设长大交通隧道瓶颈问题方面的关键技术及实施方法。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龚剑、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霆、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向民、华东交通大学王翔宇院士、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总经理孙巧志分别作了题为《超高层施工数字化安全控制技术》《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城市安全运维与更新中数字感知与智能诊断研究与应用》《智慧公路的全球前沿科技与应用》《数字孪生在新城建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的大会报告。会议邀请了37位特邀报告专家,分别围绕“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防灾与运维”“智能管理与决策”“大模型与AIGC”等前沿内容,展开了充分交流和热烈研讨,共同探索智能建造领域的基础理论突破、前沿技术创新与行业发展趋势。
作为学术会议重要活动之一,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期刊中心(以下简称“期刊中心”)首次年会暨“期刊与学科同频高质量发展”专题沙龙同期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期刊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FSCE)主编崔俊芝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Underground Space创刊主编、FSCE执行主编朱合华院士,上海市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葛朝晖,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期刊中心主任、Resilient Cities and Structures创刊主编周颖,上海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吴坚,以及爱思唯尔出版社、英国Emerald出版社、学校科研管理部有关负责人,学院期刊中心期刊主编及编辑部相关老师出席了年会。葛朝晖和崔俊芝先后致辞,周颖作年度工作报告,回顾了期刊中心2023年度十大亮点工作,Underground Space编辑部作了题为《科技期刊生态化建设思考——以Underground Space办刊实践为例》的主旨报告。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ACUUS)副主席彭芳乐教授发表在FSCE期刊的论文被评为期刊中心年度论文,为FSCE期刊近三年最高引用论文,彭芳乐也受邀出席年会并作邀请报告。年会下半场举行了“期刊与学科同频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参会嘉宾就期刊与学科同频共振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人才培养研讨会由教育部土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同济大学联合主办,聚焦智能建造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产业对接等领域开展研讨。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产业界代表深入探讨了智能建造专业教育的多项核心议题,包括专业定位与行业需求、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制、实践教学与资源建设、师资队伍与质量保障等方面。在大会报告环节,丁烈云院士作了题为《智能建造人才培养》的报告。同济大学副校长赵宪忠作了题为《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暨人才培养》的报告。广联达研究院首席专家宋银灏作了题为《生态+平台+标准,构筑智能建造高质量人才链》的报告。在专业定位与行业需求方面,会议强调智能建造专业教育应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促进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在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方面,代表们共同探讨了构建与智能建造行业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制的讨论着重于创新教学方法和更新教材内容,以适应智能化时代的新要求。实践教学与资源建设方面的讨论,聚焦于如何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师资队伍与质量保障的议题也受到高度关注,会议呼吁要加强师资培养和继续教育,以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人才培养研讨会的与会嘉宾在智能建造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诸多创新思路和策略,为我国智能建造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指导和参考,有助于推动行业的持续创新和健康发展。
相关与会专家表示,本次系列会议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我国建筑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建造用人工智能赋能建筑产业,推动建造范式的变革,不仅预示着行业的新发展方向,更是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积极响应。专家们着重提出,加强智能建造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对于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智能建造的发展,不仅意味着新技术的应用,更代表着建筑行业向更高效、环保、安全方向的转变。这种转变需要跨学科合作,融合土木工程、信息科技、建筑学、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智能建造的全面升级与革新将引领建筑业进入新纪元,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同济大学以人工智能赋予传统学科新内涵、新动能,在智能建造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集合学校多学科集群优势,已在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智能工地、智能防灾、智能运维等环节实现了共性基础理论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形成了系列原创性成果。2017年获批并设置了国内首个“智能建造”本科专业,2022年创办了国际首本“AI in Civil Engineering”英文期刊(卓越计划高起点新刊),依托同济大学“自主智能未来产业科技园”,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构建智能建造标准化体系并建设一流产业化平台。同济大学将持续推进智能建造全方面多维度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中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与“同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