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一个个学院闻令而动,即刻进入战时状态。非常时期,非凡作为。一幅幅战“疫”图景,各具学科特色,别开生面,别样动人。
教学管理“三精准”,确保全校数学课程零差错
数学科学学院承担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全校86门次数学公共基础课,37门次数学专业课程,面向123个平行班9027个学生开展授课工作;开展研究生课程共30个门次,其中工科研究生课程7门次,学位基础课5门次,专业课程18门次。
3月10日起,全校线下课堂均转为线上教学,由教工党员组成的数学教学管理团队精准部署、精准施策、精准沟通,高效优质开展在线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全校数学课程教学零差错、零事故。
精准部署,是为每门课程量身制定线上课程方案,并及时、准确将最新的教学方案推送给学生,编写任务分解通知,点对点逐一告知每一位授课老师;精准施策,是为每个突发困难多线程协同解决,遇到特殊情况、特殊问题,主动与职能部门、教师、学生多线程沟通,尽快解决问题;精准沟通,是为每位老师授课咨询点对点答疑解惑,确保每位教师掌握各个网络授课平台和信息发布的操作方法。
“云答辩”为学子护航 ,国际化迈出新步伐
疫情阻挡不了教育国际化的脚步,一根网线,连通海内外。3月15日,佛罗伦萨大学双学位论文答辩会、研究生硕士论文答辩会;16日,帕维亚大学双学位论文答辩会;18日,同济-柏林工大双学位项目答辩会……短短2周内,8场“云答辩”“云会议”如期开讲,并画上圆满句号。中外师生聚首“云端”,在“云合影”中留下了一张张笑脸。
这8场“云答辩”“云会议”,是这轮疫情以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新冠病毒全球肆虐特殊时期坚持推进国际化办学的一个缩影。
两周来,学院外事办5位老师还坐守“云上”,与来自18个国家的近百名学子贴心交谈,为他们耐心解疑释惑。
数字化赋能精准战“疫”,大数据确保师生“一个不落”
这轮疫情以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与时间赛跑,让大数据跑出战“疫”加速度。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利用速融云低代码开发平台,在学校实施疫情防控动态管控模式后的8小时内,极速上线了“校园封闭期间紧急求助Q&A”“紧急就医出校自助申请与单据打印”“核酸检测漏检排查和智能提醒”“智信馆签到码”等一系列线上服务功能。
基于标准的全院师生数据和智能算法,学院集成数据表单、节点流程、微信推送、自助打印、智能归档等技术能力,实现了疫情防控全过程人、事、物的高效组织,形成了清晰的工作台账和责任闭环,精准掌握了全院在校师生思想及生活上的状态与困难,以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保障了校园精准疫情防控工作。
非常时期的“非常设计”
设计创意学院,一个空气里都洋溢着“设计思维”分子的空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留守在设计创意学院的老师们纷纷发挥创意“安营扎寨”,各种“非常设计”在非常时期应运而生。
大厅里平时供师生休息的厚垫,挪到图书馆空地,再铺上瑜伽垫,就是可以伴着书香入眠、能躺6个人的完美大通铺;胶带+几个可拆卸的沙发垫和靠垫=精致单人床;沙发垫依次铺在大桌子上,再配几个蒲团,“高级民宿”既视感,不用躺就赢了;用废弃的纸板当靠背,再加上一个厚垫,就是实验室门口“随时欢迎你来坐坐”的质朴小沙发;把教研空间里的柱子当大树,绑上吊床,躺上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天花板是蓝天,周围是森林,片刻的休闲与惬意扫去特殊时期的所有阴霾;物业小哥也很靠谱,接个水管,把饮水机废水引流到窗外浇花、养鱼……
“艺术在于治愈,设计在于解决问题。”或许这些巧思算不上真正的设计,但是在特殊时期,却为大家解决了燃眉之急,带来了便利,也就成了我们非常时期的非常“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