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善用“大思政课”,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同济大学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改革取得成效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1-12-06  浏览:

11月26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100个典型案例名单,同济大学“着力‘精准’输送毕业生服务国家需要”案例入选。近年来,同济大学毕业生赴重点领域就业比例一直保持近70%,应届毕业生签约各地选调生人数持续上升,涌现出占冠元、李翀、文东等一批赴基层、西部和“四重”领域就业的典型人物。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同济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学生思想价值引领所取得的成效。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表示,五年来,同济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纵深推进“三全育人”,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举全校之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共同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用心、用情、用力讲好每一堂思政课

10月29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来到同济大学,调研指导督促学校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工作。她特地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听取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等情况汇报,对近年来同济大学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高度重视及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希望同济大学充分发挥好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同济大学举全校之力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创新建设思政课课程群,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用心、用情、用力讲好每一堂思政课,努力打造同济特色思政品牌。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陈杰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上思政大课。学校建立了所有校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成立了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共同担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组成领导小组,支持推动日常工作。自2017年起,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都走上讲台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学院创新开设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探索思政课程供给新方案。在全国高校率先全覆盖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形成同济特色,2020年入选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在本科生六门思政课必修课的基础上,自主开设了包括“中国道路”“人民城市导论”“改革开放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在内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实现对必修课知识的深化与延展,现已形成“1+4+1+N”的思政课程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城市导论”课为同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是一门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学校组建了阵容强大的跨学科教学团队,除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外,一批与城市建设发展直接相关的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参与授课,引导、激励各专业学生为人民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自2020年起,同济大学对“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中国道路”进行升级建设,全部由校领导授课,结合他们各自的学术背景,向青年学子展现相关领域中国道路的实践与理论成果,激励同学们增强道路自信,接续奋斗。

近日,教育部公示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评审结果,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崔欣玉荣获“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一等奖。不久前,由教育部社科司主办的征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思政课示范“金课”活动评审结果揭晓,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小勇教授讲授的本科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列其中。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推进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着力加大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推进“传、帮、带”,实施“青年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还集结校内外专家组成了高水平教学指导团队。学院一直坚持集体备课制,各教研室主任牵头,提炼教学要点、打磨教学专题,挖掘实践素材、编撰教学案例,集体研讨、共同制作教学课件。一批思政青年新秀在各大教学竞赛场崭露头角。

学院不断创新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方法,打造思政品牌。连续7年面向全校学生举办“使命与担当”社会实践与创新竞赛,今年报名学生达2300余人,该竞赛已成为同济思政实践教学的一大品牌。 

     各门专业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当前我国科学的发展,正处在历史性的黄金时期。华夏文明与现代科学的结合前景辉煌,任重道远。”今年春季学期,85岁高龄的汪品先院士时隔4年之后再度开讲公共选修课“科学与文化”,寄望青年学子将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实现科学的创新。

在对国省道、城郊主干道、山区公路的道路隐患和事故特征一一作具体分析后,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指出要在道路设计阶段开展安全性评估和优化,由此增强青年学子致力于提升交通系统安全的社会责任感。11月4日,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王雪松教授讲授的课程“公路安全分析与改善”,作为本学期第一期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观摩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时开放。

近年来,同济大学在继续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同时,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各专业课各守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课程思政建设持续升级,由专业课程向专业课程链、示范专业、学院及大类延伸,以二级学院为主体全面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各专业教师自觉将育人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在向学子传授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他们心中厚植爱国之情和强国报国之志。

学校一手抓示范,一手抓普及,已择优遴选资助建设31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科生246门、研究生69门)、31个示范专业课程链及6个示范专业;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高校,建设5个课程思政领航学院、13支特色改革领航团队、93门精品改革领航课程。同时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将思政教育融入每门课程,实现了“课程思政”全覆盖,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示范案例和教学成果。

今年6月,同济大学获批2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4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其中,本科生课程“建筑评论”由郑时龄院士负责,将思政与党史、城市史、建筑史有机融汇进课堂,引导学生利用批评理论客观、科学、艺术和全面地对建筑师及其作品作出评价。研究生课程“工程伦理”由顾祥林教授负责,通过讲述工程伦理的哲学基础理论,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工程伦理和道德,意识到工程师的社会使命。

同济大学校长陈杰表示,同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做实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要求,做深做细各专业课程思政指南,总结成果、形成范式。

学校还发起成立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研究联盟。2020年11月,继编制完成国内首部针对专业门类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后,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牵头、联合数十家兄弟高校成立“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联盟”。今年6月,该联盟被教育部列为全国10家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单位之一。 

 时时、处处、人人奏响育人“大合唱”

党团活动室、美育室、自习室、爱心屋、健身房、心语屋、洗衣房、浴室、自助厨房、驻楼导师工作站……“9+1”个功能房分布于同济大学西北三楼学生社区一楼。将学生社区打造为“一站式”育人空间,是学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以西北三楼为试点,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元素融入功能房中,在宿舍楼内形成“五育”场域,全面提升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努力将社区空间打造成为一个个无声的思政课堂。

同济大学自2018年入选全国首批十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以来,举全校之力整体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力求率先探索,做出同济特色,形成同济经验。全员参与,共绘育人“同心圆”,共同奏响育人“大合唱”,广大学子时时处处浸润在浓厚的育人氛围中。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陈杰带头作为“驻楼导师”走进学生社区,与青年学子面对面,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解疑释惑。作为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一大创新举措,学校2019年10月起在本科生社区全面首推“驻楼导师制”,将学科、第一课堂、专业教师等育人资源向学生社区延伸。2年多来,已有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知名教授、知名学者等 800余人进驻学生社区,面向学子开展社区讲堂、学术沙龙、成长问诊、师生对话等主题活动,覆盖学生近1.6万人。今年,学校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学生社区综合育人平台建设”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精品项目。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各学院分批推进,逐步实现了学院全覆盖。在试点工作期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学生集体和个人。近日,学校基于试点成果,遴选了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汽车学院、外国语学院6个学院开展“三全育人”示范学院创建工作。

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优先发展示范区,新生院的建设成效有目共睹。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逐年增强,截至今年9月30日,新生院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为72.15%;学生各类学科获奖人数大幅增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20级学生“五育”培养方案满分人数占41.6%,90分以上占76.5%。

“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如何构建?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学校33个职能部门全部行动起来,积极探索如何用好用足各个岗位的育人资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逐步形成一个部门协调、多部门协同的“1+N”“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模式。本科生院牵头推进“课程育人”,科研管理部加强“科研育人”,校团委推动“实践育人”,宣传部推进“文化育人”和“网络育人”,学生工作部统筹推进“心理育人”和“资助育人”,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强化“管理育人”,组织部优化“组织育人”。

全体同济人一齐行动起来,大家纷纷加入到育人的队伍中。图书馆推出“服务育人示范岗”,结合各个岗位特点挖掘育人内涵;后勤集团专门设立岗位负责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举办“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定制一套校园绿化旅游路线;保卫处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教育进课堂,指导学生安全督察队、交通志愿服务队、义务消防志愿队开展活动……

在“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同济文化浸润下,同济学子报国强国的使命感得到极大增强。他们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秉承“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抗疫、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建设,以及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黄艾娇)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