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疫情之下同济人如何决胜脱贫攻坚?同济战“疫”系列线上团课第四讲开讲

来源:校团委   时间:2020-03-25  浏览:

一手防疫情,一手保脱贫,疫情之下同济人如何决胜脱贫攻坚?同济战“疫”系列线上团课第四讲于3月24日19:00在哔哩哔哩直播间举行。本次团课由校团委联合时代声音传播社、同济大学赴云龙脱贫攻坚队伍共同举办,邀请到了同济大学赴云龙脱贫攻坚队伍中的周晔、孙羽捷两位老师,与刘培培、王铭恺、何江峰、初巍、张浩然、王雨濛,六名2019级的研究生。师生们根据自己在云龙县的亲身经历,分享疫情之下同济人如何决胜脱贫攻坚。我校全体团干部、团支书、广大团员青年共计11000余人在线共同观看直播,以期让同济青年感受防疫情与保脱贫中同济师生用坚守与奉献彰显出的“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

团课第一部分由云龙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同济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周晔老师主讲。周老师先介绍了定点扶贫县云龙县的情况,包括县情贫情、脱贫攻坚进展。接着,周老师讲了同济大学赴云龙脱贫攻坚队伍在云龙县具体的帮扶内容与成果,以及当前疫情防控下的重点工作。最后,周老师对同济学子们表达了“不负韶华,勇担使命,成为栋梁之才,擎天之柱!”的人生寄语。

团课第二部分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云龙县诺邓镇永安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孙羽捷老师主讲。在分享之前,孙老师通过一段视频,展现了其日常工作的一天,包括村内防疫消毒、查看村议事中心工程进度、探望村民等。接着,孙老师通过永安村脱贫攻坚作战图详细地讲了身为第一书记的职责与贫困村如何实现脱贫,并通过照片展示了永安村在脱贫之路上的改变。最后,孙老师分享了疫情期间在云龙县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工作体会,并对扶贫工作作出了自己的总结,即扶贫工作一方面是“扶志”,自力更生,靠双手致富;另一方面是“扶智”,通过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团课第三部分由同济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云龙分团的刘培培、王铭恺、何江峰、初巍、张浩然、王雨濛六位同学主讲。首先,通过一段短片,同济学子们走进了研支团的生活,看到了研支团的同学们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了支教这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接着,通过视频的形式,研支团的同学们分别表达了对支教生活的认识和感悟。

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的刘培培同学,目前在云龙县长新初级中学承担八年级的英语教学以及学校的宣传工作。她认为初中是孩子们心理上最为敏感的时期,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如何自信的去向他人展示自己,非常重要。她想通过研支团共同的努力,让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够自信地展示自己!

数学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王铭恺同学,目前在云龙县长新初级中学承担九年级英语教学以及资助对接的工作。他希望带领更多的孩子们积极地生活和学习,更有信心和毅力走向未来。

口腔医学院的何江峰同学,目前在云龙县长新初级中学承担八年级的英语教学以及学校校报的编纂与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他在送教上门的工作中见识到了国家对于乡村教育的极大投入和父母对于孩子无私的爱。他希望给孩子们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帮助他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土木工程学院的初巍同学,目前在云龙县团结中学承担七年级英语和信息课程以及团结中学的宣传工作。在过去的一学期里,他采用各种方式,一方面促进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动机;另一方面,给孩子们分享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土木工程学院的张浩然同学,目前在云龙县团结中学承担七、八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以及个人资助对接工作。通过支教工作,他对农村孩子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在资助工作中,他看到了许多困难的家庭,懂得了珍惜,也看到了爱。

艺术与传媒学院的王雨濛同学,目前在云龙县团结中学承担七年级的语文和美术教学以及负责各项团学活动事宜。“支教一年,自教一生”,当她听到孩子哭着说“从来没有人像你这样得对我们好”时,她感受到了支教的意义。

最后,大家集体号召: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号召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祖国需要号召处,人间皆是我故乡

短短的一节团课,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在疫情之下,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我们同济人坚守的信仰与奉献的青春。团课筹备期间,校团委向青马工程殷夫班同学和广大青年学生征集了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问题,在此次团课中,嘉宾们都做了一一解答,团课受到一万多名同学的在线关注,在青年学子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第二届殷夫班的郑羿同学说:“短短一小时的团课中,我们看到了在2020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同济大学赴云龙脱贫攻坚队伍的抗击疫情和脱贫工作,在科学防控的同时,有条不紊地推进发展建设,依据脱贫攻坚作战图制定了多项脱贫出列指标,架桥、铺路、治学、通电,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学习朋辈精神,将知识和理念结合于实践中,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去拼搏、去奋斗。”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