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方守恩: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当好教育现代化排头兵

来源:党委办公室   时间:2019-05-14  浏览:

3月22日,上海市召开教育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部署实施国家和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动员全市上下为加快推进上海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同济大学地处上海,一直与上海城市发展荣辱与共、相濡以沫,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上海教育大会精神,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当好教育现代化先行者、排头兵。

办好“中国特色”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擦亮大学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以一流党建引领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学校以入选教育部十所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为契机,加快完善学校党委、院系、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体系,健全年初具体部署、日常督促管理、年底总结考核的党建工作闭环,层层压实责任,不断提高党建质量,引领带动学校改革发展。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教师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基础在于“真学”,学校一手抓实抓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另一手抓好课堂育人主渠道,夯实铸魂育人主阵地。

开展集体学习和交流是促进教师“真学”的有效举措。为了保证集体学习时间,2017年起实行全校师生每周二下午不排课开展集中学习的制度,从时间上保证了能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和集体业务学习。为了从机制上使周二时间真正用于政治理论学习、教学法研究交流,学校采取了很多举措:按月下发理论学习指导意见;院系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学习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深入基层和老师一起学,将压实基层党建责任担起来,并及时总结学习成果,向师生汇报心得,带头垂范,落细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学校还专门开展了青年教师、海归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专题培训和社会实践,从国情党史校史教育中强化对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日前,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同济有两位教师参加。他们回校后,学校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学习传达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召开这次座谈会,思政理论课教师们既感到荣耀,也更深刻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重大。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不负总书记的期望,进一步落细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和“八个统一”的要求。近两年,学校专门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学科责任教授岗、思政理论课课程责任教授岗,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把第一个自设一级学科博士点设置在马克思主义学科;推进思政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改革,班子成员带头上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相结合,课程形式MOOC化,坚持学生评教促进教学相长。我也在教育部“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上海首场活动担任第一堂课的授课教师。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持续深入做好上海市课程思政教育“整体试点校”改革。

办出同济特色。建校112年,同济一直坚持“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办学传统。近年来,学校坚持“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对照新时代人才培养新要求,制订实施新的一流本科建设方案,推动大类培养等系列改革。2018年,全面启用新的教学培养计划,合理“增负”,增加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坚持和加强基层教研室,鼓励自发教研教改活动,深化教学教改,建设智慧教室,倒逼“课堂革命”,培养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完善集体备课、团队授课,提高课堂质量,建设“金课”。加大学生自主选课力度,消灭“水课”。不断完善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教师把教学、科研等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归到人才培养上来。总结和提炼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思政教育工作体系,2018年入选全国首批十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今年,将进一步细化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的能力发展模型,以学生为中心,梳理成长节点和关键环节,构建全校参与、部门协同的育人共同体,健全优化入学前到毕业后的全链条的“三全育人”同济模式。

办出“世界一流”

2018年,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新时代的发展愿景,并明确了新时代愿景和分步走目标,尽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这既是我们的抱负和梦想,也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确保强势工科保持领先,厚重理科凸显优势,医学复兴加快步伐,精品文科形成特色,工理医文融合交叉形成新亮点,形成龙头学科带动、高峰高原辉映的发展局面。国际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学校现有第三世界科学院或其他国家院士13人;专任教师中,有51人在国际学术性学会、协会担任重要职务,有64人在国际学术刊物担任副主编以上职务,有35人被境外高校授予名誉学衔。

我们进行战略性学科布局,抢占制高点。结合上海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机遇,以人工智能引导推动传统学科升级发展,加强各学科融合交叉创新,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上海市Ⅳ(四)类高峰学科。我们变轨超车,直接对标国际一流水准,高起点建设新兴学科。借鉴世界设计与创新学科的最新理念与模式,集聚全世界设计实践、设计研究、设计教育管理等优秀人才,引入全球优质资源,推动设计学科取得跨越式发展。目前,艺术与设计学科位列QS全球学科排名第14位,亚洲第1位。设计创意学院面向未来生活方式的“未来生活原型街2035”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继续加强学校的国际化优势。一是走出去。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顶尖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学术交流与合作,成立了“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十余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博士生国际交流覆盖率达100%,硕士研究生国际交流覆盖率达50%以上。二是引进来。作为中欧工程教育联盟秘书处等单位,推动中外各成员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全面合作,共享优质资源。聘用全职海外师资176人,其中设计创意学院外籍师资占比达到20%。不断扩大国际学生规模,2018年招收国际学生4700余人,国别地区达到158个,生源质量和结构不断优化,硕士与博士生快速增长,配备了专职国际学生辅导员。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一是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成立“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以长三角为“城乡实验”样本,推动全球领先的智能一体化实践和一批人工智能城镇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服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依托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创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联合体;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建工程中心,设计科考船,进行沿江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上海“五大中心”建设和产业发展,在人工智能领域勇挑重担,牵头建设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获批立项智能型新能源汽车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培育建设智能建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深度参与上海2035规划,开展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与风险管理实践。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学校推进“城区、校区、科技园区三区联动融合发展”,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年产值由2005年的50亿发展到2018年的415亿,单位面积GDP远远超过一般大学科技园区。率先成立雄安新区未来城市研究院,助力雄安新区建设。成立全国首个“同济乡村振兴学院”,率先提出了“新乡土主义”乡村规划理论,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二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有组织的科研,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按照“聚集大团队、构建大平台、承担大任务、催生大成果”的思路,牵头承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底科学观测网项目,今年上半年开工。“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入选教育部珠峰计划的首批七个前沿科学中心。领衔完成“航天重大工程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月球软着陆悬停避障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同济智慧、同济方案全面支撑港珠澳大桥建设,攻克若干世界级技术难题。神经生物学、再生医学、深海科学等多个领域取得原创性和标志性成果,并在《自然》《科学》等期刊上发表。

三是加强对口帮扶,承担社会责任。长期支持云南省云龙县脱贫攻坚,制定《2013-2020年扶贫规划》,累计选派8名教师干部挂职副县长和第一村书记,保质保量完成教育部年度扶贫任务。今年元旦,举办“慈善音乐会”,发起设立“云龙发展基金”,开设线上捐赠平台,为云龙脱贫攻坚输血造血。“规划引领,绘就美丽乡村新蓝图”项目入选教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对口支援井冈山大学、宜宾学院等5所高校,其中持续14年支援帮扶井冈山大学,帮助实现了博士后工作站零的突破,对口支援学校的学生培养水平、师资队伍水平、科研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伟大的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上海教育大会精神,勇当教育先行者,争做新时代排头兵,奋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者为同济大学党委书记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