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他强调,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今年的两会,老龄化问题再次成为热点,社区养老成为讨论的焦点。应对老龄化社会,开展社区的适老化改造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好路子。”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于一凡开门见山。
我国老龄化的现状
按照通行的国际标准,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了该国家和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者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了该国家和地区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整体处在老龄化的阶段。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人,占总人口17.3%。其中去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7年的18年间,老年人口净增1.1亿。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人口加速老龄化的巨大压力,极大考验政府规划养老的能力。专家预测,按照近几年中国每年新增超过60岁人口的数字来计算,每一天都有接近25000人进入到60岁以上老年人的行列。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的高峰期,并持续近40年时间。据测算,2050年,中国职工的抚养比将从现在的3个职工养一个退休人员,变成1.5个职工养一个退休人员。
如何养老,是个大问题。于一凡介绍,我国的老龄化具有人口基数非常巨大、未富先老等显著特点。我国的老年人相当于10个澳大利亚、6.6个加拿大、3.6个英国、两个日本的总人口,约等于印尼总人口。未富先老,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现在的老人绝大多数没有积累足够多的财富保障老年生活,我们国家和政府也没有积累足够多的财富,去保障人民享受较好的养老福利,于是老无所养成为不少地方普遍存在的现象。于一凡说,对于来势迅猛的老龄化问题,我们的城市规划历史欠账多、应对很不充分,造成的现实是老年人不宜居,没有办法过上有尊严的美好生活。对于规划从业者而言,我们面临的现实十分严峻,肩上的担子很重。
国外的做法
于一凡介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率先面对这些难题的国家如日本、英国、新加坡等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指标分为户外空间和建筑、交通、住房、社会参与、尊重与社会包容、公众参与和就业、交流和信息、社区支持和健康服务等八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第二届联合国老龄问题会议上提出了促进“积极老龄化”(Active Ageing)的政策框架和行动计划。积极老龄化是指通过促进个人健康、社会参与和公众安全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居家养老、社区照顾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和社区照顾养老又被称为“在地养老”(Ageing-in-place),即通过提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住房和社区照护设施,帮助老年人维持其独立性,延缓进入养老机构的时间,使老年人能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相对于机构养老,“在地养老”因为既能满足“积极老龄化”的要求,又减轻了公共财政负担而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共识性策略。而养老社区的建设是实现“在地养老”的重要举措。
美国的养老产业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养老模式主要有多元的居家养老、社区集中养老和专业机构养老等三种主要模式。其中多元居家养老模式也有会员制、合作居住及综合性老人健康护理计划等;像社区集中养老模式有两种主要的养老社区建设模式,一种称为“活跃退休社区”(AARC),另一种称为“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CRC)。
英国2008年提出了建设“终生社区、终生住宅”的目标,并在2011年颁布《终生住宅设计导则》。“终生社区”是从人们生活的社区、邻里出发,强调改变日常生活的环境,如更好地使用交通工具、无障碍的公共设施和休闲空间等;通过提高社区邻里空间的安全性,使老人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此,英国政府在城市规划的体系、政府的相应政策、社区发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对采用这一标准的住房开发给予政策优惠和部分资金支持。
终生社区的规划设计必须尊重的原则包括居住环境的适应性、合适住宅的选择性、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可识别性、社交性、综合性、广泛使用性、信息技术等8个;“终生住宅”的设计标准包括带有轮椅专用车位的停车场、与住宅联系方便的停车场、平缓的坡道、住宅入口和高差处的良好照明、方便使用的台阶和轮椅可用的电梯、允许轮椅宽度通过的门厅和走廊、预留餐厅与起居室中轮椅的回转空间、在底层的起居室、在底层预留的卧室、允许轮椅使用的底层卫生间、确保卫生间中的墙体能够安装扶手、楼层之间预留电梯空间、主卧与卫生间之间预留天花板起重器械空间、便于使用的卫生间、起居室中适合轮椅尺度的窗户开启、适合轮椅尺度的设施操控开关等16条。
日本基于护理保险制度的适老化改造成绩突出。早在1997年,日本就颁布了《老年住宅设计手册》,其适老化住宅受到全世界的普遍赞誉。其精细、完备和意想不到从玄关开始,楼梯/走廊、浴室/洗面、厕所、厨房、卧室、户外,无障碍当然是首要的,还有防震、防盗、收纳、水相关、建筑材料等等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的。我们去参观一处1997年两代同堂的适老化住宅,今天看来还是十分先进的。
这栋两代同堂概念住宅融入无障碍设计的理念。一楼为年长父母亲的居住楼层,所设定的居住对象为需要使用轮椅生活和移动的高龄夫妇,以在设备及机能层面能安全并满足轮椅使用者的生活为基本需求,将减轻照护者的照护负担作为重要考量,借着夫妇两人的协力合作,仍能独立自主,每天有活力地过日子。
大门采用稍微用力就能拉开的拉门,不会占用空间,乘坐轮椅时也方便进出。一进屋,是换鞋的空间,设计了可以坐着更换鞋子的回转椅和扶手,以照顾老人的无法久站或弯腰。若是轮椅出入,则有液压式升降机,坐在轮椅上按一下就能随心升降。
室内设置四人乘坐的小型家用电梯,方便轮椅人士;电梯内的操作盘和电话按钮都加大设计,坐轮椅操作刚刚好;厨房、餐厅里,流理台、洗涤台、燃气灶等厨具与餐桌合为一体,设计采取中央的开放式岛型,可以按需升降。
用火安全,采用火焰高度不超过燃气灶口的设计,附自动熄火装置;考虑方便乘坐轮椅时操作,洗碗机及烘碗机都配了大号开关,方便握持,操作提示文字字体较大,容易阅读。
卧房、和室型生活起居室、浴室、厕所等日常生活空间采用穿透性高的开放式设计,可依照实际需要加以弹性区隔。四个空间连结在一起,天花板埋设电动吊梯轨道,只要操作电动吊梯就能从床铺自由移动到和室、浴室或厕所。采用隔屏拉帘的开放式设计,各空间以电动吊梯连结。和室型生活起居室设定和轮椅一样的高度(40厘米),则非常轻松地就能从轮椅移动到和室。室床高40厘米,方便轮椅移位。
漱洗排泄空间采用带背垫加装扶手的大型马桶,方便轮椅乘坐者使用。洗澡浴缸只有一面与墙连接,对身心机能老化衰退,需要他人协助洗澡的高龄者来说,可以从其余任何一个方向进入到浴缸,是非常体贴的设计,能实际减轻照顾者的负担。
楼梯两侧装设连续的木质扶手,持握感觉佳,阶梯高度较缓,阶梯踏面较宽,并采用让老年人易于辨识阶梯转换的颜色。
二楼面积121平方米。属于年轻一代的居住楼层,所设定的居住对象为60岁左右健康能独立自主生活夫妇,主要概念在舒适、安全的居住空间及设备,也在设计上处处用心,只要稍加改造修缮,即能因应未来老化的需求。
我们要做的工作
于一凡说,我们2008年以来进行了长期调研。期间,承担了全国老龄办的政策理论研究课题“社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指南与评价标准”、住建部规划司“全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情况调查”等,很多都是和老年人一对一的交谈。从调查结果看,97%的老年人不愿意离开家,2%的人可以去老年机构。这样的情形表明,家和社区是绝大多数老人的终老选择。
从国家比较支持的养老布局来看,2013年国务院35号文,提到2020年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社会为支撑的养老体系。各地的解读,北京提出9064的格局,90%的老人在家养老,6%在社区照料,4%到机构去,意味着北京必须为100位老人提供四张床位,96%提供比较好居家养老条件,上海是9073,基本国内都是这两个模式。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说,养老机构现在能提供的服务,每百人只有3个床位。有的大城市统计,现在的60岁老人可能要到90岁以后才能等到养老床位。
上海的情况,每100个老年人拥有一到两床,离城市远的地方四张床,配制的逻辑是郊区的土地比较宽裕,这表明新增养老设施都远离大多数老人的生活区——市中心地区。中心城区无法新增独立的养老设施,怎么办?
可否在市中心区域大力改造现有老小区,将其变成老年宜居社区?我们的调研表明,建成小区内,室内室外环境,经过适当的适老化改造之后,完全可以适应养老需求。2012年以来,上海的住宅适老化工作已经开展多年,改造的内容主要分安全性、无障碍性和整洁性三大类改造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不太理想。适老化改造,着力点应该下在社区,我们可以利用社区公共用房,改造成为养老服务环境,比如设置规格不同的卧室、休息室、日托间等等;增加无障碍设施等等。这样老人便可以不离开社区安度晚年,子女亦可就近照顾老人,且政府所投入的资金等相对较少,设施的普惠性更好。
2015年3月,上海市地方标准《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发布。2016年8月18日《关于推进本市“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本市将建成丰富多样、布局均衡、功能完善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全面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市街镇层面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00家;社区托养服务类的长者照护之家,到2020年底根据实际需求在全市普及设置;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在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按照15分钟服务圈要求布点,在农村行政村地区加快设立延伸服务点或具有日间照料功能的场所,“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400家、新增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200家。“这些做法都是应对老龄化的好办法。”于一凡表示。(记者 程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