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卓越人才培养的同济实践”系列报道之二:菁苗满圃育栋梁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8-04-12  浏览:

      编者按:为了推进具有同济特色的卓越人才培养,近年来,我校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良教育资源,持续探索、创新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先后推出一系列重要教改创新举措。经过数年的探索与实践,如今其成效已逐步显现。

       “同济‘苗圃计划’是指引未来的一盏明灯,点亮了我的专业梦想。”我校汽车学院大二学生闫东锐说。他来自东北师大附中,正是因为他高中时加入该校同济“苗圃基地”,对汽车萌生了浓厚兴趣,最终梦圆同济。
      近日,经专家委员会综合评定,并在我校“苗圃计划”各合作高中予以公示,2018年同济大学“苗圃计划”优秀学员名单基本确定。这意味着,经由我校与全国数十所高中的联手种植、培育,又有一批出自同济苗圃基地的“小苗”初长成,有望在参加今年的高考之后,进入到同济这方适宜他们生长的土壤上继续茁壮成长。
      “面对新一轮教育改革,深化大学与高中之间的交流合作、推进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显得越来越重要。”我校钟志华校长说,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同济大学正积极致力于“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愿意依托“苗圃计划”进一步拓展与全国更多中学的合作,共同探索创新拔尖卓越人才的培养规律,共同努力为国家培养杰出人才。  

      全国20多所高中成为同济首批“苗圃基地”
      中学生对大学缺乏了解,报考大学专业存在一定盲目性;大学希望基于中学生的成长“过程”选拔人才,而不仅仅是依据高考分数这一个“结果”……面对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脱节,大学应当何为?同济人在思考,更在付诸行动。
      2012年3月,同济大学推出的一项重要创举,如同在我国教育改革深水区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一圈圈涟漪。那就是我校携手全国部分省市20余所知名高中首推的“苗圃计划”,共同选拔兴趣特长突出、富有发展潜质的优秀高中生,对这些学生施行中学与大学贯通式、一体化的培养。
      同济“苗圃计划”首先打动了高中校长们的心:作为全国重点高校,同济大学不是“坐等收割”、坐等中学将学生培养好,而是想到先“育苗”,将大学教育资源主动前移到高中,积极发掘高中生的兴趣特长并加以引导,参与高中生全过程培养。
      一批高中热情响应。上海中学、上海交大附中、江苏海安高级中学、山西大学附中、东北师大附中、四川南充高级中学……这些高中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同济大学“苗圃计划”试点中学、同济大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试验基地。
      探究“苗圃计划”细节,发现其中蕴含深意。“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些高中作为‘苗圃计划’首批试点基地,是因为这些高中历年来考入同济的学生居多,体现了学校及其学生对同济大学的认同,彼此有相近的教育理念和共同语言,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时任招办主任廖宗廷教授说,首批试点高中还包括一部分云贵川等西部地区高中,目的是为了促进东部中学带动西部中学发展。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到来,大学高素质工程人才、卓越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基础教育、离不开优质的高中教育。”我校中德工程学院院长冯晓教授说,高中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科特长及其科学素养培养、高中实验室建设和课程建设等,也需要大学给予有力的支援。
      事实上,早在“苗圃计划”问世之前,我校就在促进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有效衔接方面展开诸多探索。学校先后与多所高中共建实验室或素质教育基地,如在上海中学共建汽车实验室、在晋元高级中学共建“结构创新实验室”等;安排教授进中学开讲座,相关专业研究生参与指导中学生科创实践;邀请高中生来同济参加大学生结构设计赛、建造节、机器人赛等学科竞赛。这些探索渐渐产生了良好效应,我校成功招收到了更多热爱同济专业、真正适合我校相关学科专业培养目标的优秀高中生。

微信图片_20180412162349_副本_副本

      切中了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本质、契合了中学素养教育的现实需求,“苗圃计划”大受中学欢迎。立足于同济的学科专业资源,对接“苗圃计划”合作高中的教改现状、地域特色及其实际需求,我校相关学科专业的兴趣小组、实验小组、特色班,从此在全国10余省份相继落地。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校长吕建对“苗圃计划”深表认同,他感慨道:同济大学面向高一学生“选苗”,第一看重的是“兴趣”,而不是“高分”;之后是“育苗”,大学直接参与中学生培养过程;在高三招生选拔阶段,同济并没有特别规定“苗圃计划”学生必须要报考同济,这体现了同济大学的胸怀,也让中学的学生、校长没了顾虑。     

      大学参与高中生全过程培养
      “公交化校车与老年社区公交路线一体化设计”“上海市无障碍出行问题研究”“自行车电子刹车提醒系统的研发与实践探究”“中学校园周边交通组织优化”……在2017年我校承办的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特设的“中学生论坛”上,来自曹杨二中、同济二附中的同学们展示了在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指导下完成的“苗圃计划(交通专题)”课题成果,分获一二三等奖。同学们所展现的探索精神、研究能力,令在场的交通专家们振奋。
      高中生自由组队、凭兴趣自主选题,在同济教授指导下开展创新项目研究,是“苗圃计划”的重头戏。在创新研究中,教授们不以“结果评价”为导向,而是重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热情,重在让学生体验科研的“全过程”,以此培育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科学研究能力。
       即便是在那一方方相距遥远的苗圃基地,也时常能见到同济人的身影。契合合作高中的办学特点、教改的现实需求,我校举全校之力,积极推进苗圃“育苗”:校领导带头进中学开讲座,同济的特色课程、中外教授团队、实验团队纷纷“走出去”,源源不断地为“苗圃基地”输入丰厚的养分;学校各地的校友资源也广泛动员起来,助力母校这一教育改革创举;我校在读大学生也回到各自的高中母校,宣讲同济……
      同济还将中学校长、中学生、中学教师“请进来”,增进彼此了解。一年一度的“苗圃计划”中学校长研讨会,中学校长聚首同济园,与大学共谋“苗圃”大计。一年一度、为期一周的“苗圃计划”暑期夏令营,吸引苗圃基地学生争相报名。每年暑期,各苗圃基地百余名高中生受邀走进同济园,依凭各自的专业兴趣在相关学院聆听讲座,动手开展探究实验,汇报展示创新项目成果,深度感知同济的学科专业、实验室和校园文化。
      苗圃基地上每一棵幼苗的培育“过程”,都被记录在案、有迹可循。每一位苗圃学生有《“苗圃计划”成长手册》,高中有记载学生苗圃活动表现的《“苗圃计划”育苗记录表》,大学有展示每个苗圃学生成长轨迹的《“苗圃计划”成长档案》。
      沐浴着阳光雨露,一株株新苗吐芽生长,满圃新绿。听听如今已如愿成为同济学子的章育辉、黄伊然、付星宇等同学的真切感言:
      ——“苗圃计划”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让我提前体验了大学、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让我在忙碌而枯燥的学习中体验到了实践与创造的乐趣。
      ——我很幸运地在“苗圃计划”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与理想,在高中就有机会基于自身的兴趣和学科特长进行探究。
      ——同济大学的“苗圃计划”,它是同济对应试教育的反思,它是认真的、用心的、负责的。
      亲眼见证“苗圃计划”给同学们带来的可喜变化,四川南充高级中学副校长范爱筠不禁有感而发:“他们不再是那个坐在教室里被动接受知识的孩子,他们是自己寻求解决问题新方法的成人;他们不再是纸上谈兵的因循者,他们是敢作敢为的开辟者。在同济这块沃土里,他们自由而茁壮地生长着。”     

      合力打造“苗圃计划”升级版
      2017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日,以上海市曹杨二中为母体孵化、我校与普陀区政府共建的“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科技高中”成立,致力于探索科技工程技术类人才的一体化连续培养。它的诞生,是基于曹杨二中“同济德语理工苗圃”多年来大学携手中学在科技人才,特别是卓越工程师早期培养模式上的成功合作成果。以这一成果为代表,同济“苗圃计划”这一全新的教改探索与实践,近日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曹杨二中“同济德语理工苗圃”是我校“苗圃计划”首批试验基地之一,6年多来共有400余名学生在同济教授指导下完成了数十项课题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汽车设计、消防、轨道交通等众多工程领域。同学们展现出了出色的创新素养、动手能力、国际视野等综合能力,获国内外名校青睐。

微信图片_20180412160910
      如今,放眼全国,同济“苗圃计划”已在十余省份的30所高中落地生根,各“苗圃基地”“育苗”活动方兴未艾:仅2017年度,我校教授在30所苗圃基地所作讲座达240余次;指导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200余人次,其中高三学生有110个项目结题,高二学生有130个项目开题(每个项目2至3人);去年7月,有来自苗圃基地的138名高中学生和25名带队老师前来同济参加暑期夏令营。
微信图片_20180412160905
      近年来,同济每年招收的本科新生中,来自苗圃基地的生源人数持续增长。拿山西大学附中来说,该校最近几年每年都有近20名学生考入同济,大部分报考的都是工科实验班。
      如今,“苗圃计划”已经走过6年历程,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赞誉和掌声:
      ——“苗圃计划”成功实践出了一种人才培养与选拔模式,使选拔出来的人才能够真正与专业契合。
      ——“苗圃计划”打破传统招生理念,真正实现了“高校在培养中选拔人才、学生在学习中选择高校(专业)”的设想。
      ——“同济的‘苗圃计划’已经对我们高中的教学、对教师的育人观念产生了积极影响。”
      大学、中学合作“育苗”的“同济模式”所产生的积极效应,让不少高中心生羡慕,他们纷纷申请加盟。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同济大学的这一探索意义何在?在许多高中校长看来,同济这一育人模式为高中、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方案。作为上海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重中之重”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直接借鉴、吸收了同济“苗圃计划”全过程培养记录模式,为高校在多元人才选拔录取中提供重要参考。
      让苏航、乔子洋等苗圃学生感动的是,考入同济,阳光雨露依然滋养着他们。学校特别关注、持续跟踪这个学生群体的后续成长,特设“苗圃学生之家”,组织学术、创新、实践、文体等系列活动,增强同学们与教授、校友导师之间的互动,帮助他们在大学获得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苗圃计划’不等于新高考,面对新高考改革以及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苗圃计划’在未来推进过程中需要做出调整,打造升级版。”我校本科生院院长、招生办主任黄一如教授说,我们将与更多合作中学一道,在全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努力让升级版的“苗圃计划”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为国家培养造就更多栋梁之才。

      系列报道:

   “卓越人才培养的同济实践”系列报道之一:   “试验田”里春色好——我校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渐显成效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