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教师能从这个职业中获得多大的自豪感、多大的成就感啊,我确实很享受教书这个职业,我可能是最适合教书的。假若有来世,我还想当老师。”11月13日,作为同济大学师德师风全员培训集中授课的第二讲,同时也作为同济大学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课程,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名师李占才教授以“以爱塑爱、以心育心”为题,分享他一辈子教书育人的体会,一句句掷地有声、情真意切的话语,道出了他炽热的为师情怀及其为师之道。
讲座开始,李占才教授首先对讲座题目“以爱塑爱、以心育心”进行了题解。教师为什么要“以爱塑爱”?李占才教授说,“爱是需要传递的,高校要成为爱的培育场,只有我们老师把爱给予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体验被爱,他们心中才会滋生爱的种子,才会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社会、公众。否则,我们只能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教师为什么要“以心育心”呢?在李老师看来,教书育人,是一棵树晃动另一棵树,而不是一股风吹动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而不是用颜料涂染洁白的云;是一个灵魂感染另一个灵魂,而不是以神自居去点化活生生的灵魂。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人,能不能被教育(教化)?人,应该怎样被教育(教化)?李占才教授认为,符合人性的教育是良化教育,扭曲人性的教育是异化教育,提升“党性”的教育是高尚教育。
什么样的人更适合当老师呢?李占才教授认为,当老师的人必须“德才兼备”。他指出,招聘教师要先看其“德”。如何检验“德”?“一个人的品德只有在重大事项、重大挑战面前才能体现出来。”
李占才教授从早年自愿从教、报考大学志愿时钟情师范院校说起,字字句句诉说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无限热爱。他说,当一名思政课老师,他觉得“很光荣”,这份身为教师的职业愉悦感来自于自我体验。“学生从我们老师这里吸收了知识、思想,这对于他们的人生产生了非常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世上还有哪几个职业能给人以如此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呢?”
李占才教授主讲的思政课,一直受到同济学子的热烈追捧。曾有同济毕业生留言,将大学期间未能修读李占才教授的思政课引为一大憾事。李老师的思政课,何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讲座中,这位即将退休的资深教授分享了自己为师的一些经验做法及感悟体会:要有当个好老师的远大志向;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为广博的知识,并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要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要保持阳光心态;要提升语言表达力,练就“大众化”理论的本领;要养成自己的讲课风格;要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要坚持因材施教,方式方法要因人因事而异;有教无类,公平对待每一个同学。
讲座持续了近2小时,李占才教授全程激情昂扬、慷慨陈词,将一个个亲历的鲜活案例信手拈来,绘声绘色,听众一个个凝神静听,会场一次次爆发出开怀的笑声。
法学院刘春彦老师与李占才教授平常有交往,他说,“听过李老师多次讲座,每次听都有新的收获。从李老师身上,总是能感受到许多正能量。他为我们今后如何更好地做老师提供了榜样。”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喻菲老师刚入职不久,她说,“李老师分享了一些他作为老师的朴实而深刻的道理,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要立德树人,将学生培养成为国家社会真正需要的具有优秀品格的现代人才。”
来自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等九个学院约300名教师,以及2018年度新入职的200多名教师聆听了这场师德师风报告。